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再生骨混凝土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概念 | 第13页 |
1.2.2 国内外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纳米SiO_2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1 纳米SiO_2的特性 | 第18页 |
1.3.2 纳米SiO_2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1.3.3 纳米SiO_2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化机理 | 第20页 |
1.3.4 纳米SiO_2改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重点及难点 | 第20-21页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案 | 第21-24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2页 |
1.4.3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2章 试验原材料及方法 | 第24-34页 |
2.1 原材料 | 第24-26页 |
2.1.1 水泥 | 第24页 |
2.1.2 粉煤灰 | 第24页 |
2.1.3 纳米SiO_2材料 | 第24-25页 |
2.1.4 天然河砂 | 第25页 |
2.1.5 其他材料 | 第25-26页 |
2.2 配合比设计 | 第26-28页 |
2.2.1 原生试件配合比设计及制备工艺 | 第26-27页 |
2.2.2 再生骨料的制备 | 第27-28页 |
2.3 再生骨料的强化过程 | 第28-29页 |
2.4 强化过程中的问题 | 第29页 |
2.5 宏观性能试验 | 第29-31页 |
2.5.1 表观密度试验 | 第29-30页 |
2.5.2 压碎指标试验 | 第30页 |
2.5.3 吸水率试验 | 第30-31页 |
2.6 微观性能试验 | 第31-34页 |
2.6.1 压汞试验(MIP) | 第31-32页 |
2.6.2 热重分析试验(TG) | 第32页 |
2.6.3 电镜扫描试验(SEM) | 第32-34页 |
第3章 纳米SiO_2对再生骨料物理性能的结果与分析 | 第34-44页 |
3.1 纳米SiO_2对再生骨料压碎指标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3.2 纳米SiO_2对再生骨料吸水率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3.3 纳米SiO_2对再生骨料表观密度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纳米SiO_2对再生骨料微观性能的结果与分析 | 第44-65页 |
4.1 纳米SiO_2对再生骨料孔结构的影响 | 第44-50页 |
4.1.1 压汞法原理 | 第44页 |
4.1.2 孔的分类 | 第44-45页 |
4.1.3 再生骨料改性前后孔结构分析 | 第45-50页 |
4.2 纳米SiO_2对生骨料中Ca(OH)2的含量的影响 | 第50-62页 |
4.2.1 基本原理 | 第50页 |
4.2.2 Ca(OH)2含量的计算 | 第50-51页 |
4.2.3 结果与分析 | 第51-62页 |
4.3 纳米SiO_2对再生骨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纳米SiO_2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结果与分析 | 第65-80页 |
5.1 原材料 | 第65-66页 |
5.2 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66-68页 |
5.3 试验方法 | 第68-69页 |
5.3.1 流动性试验 | 第68页 |
5.3.2 力学性能试验 | 第68-69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69-78页 |
5.4.1 再生骨料混凝土流动性结果与分析 | 第69-70页 |
5.4.2 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结果与分析 | 第70-75页 |
5.4.3 纳米SiO_2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强化分析 | 第75-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0页 |
6.2 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