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王又槐与《刑钱必览》 | 第13-24页 |
第一节 作为“名幕”的王又槐 | 第13-19页 |
一、刑名幕友盛行的背景 | 第13-18页 |
二、王又槐生平略考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刑钱必览》的成书 | 第19-24页 |
第二章 刑名幕友防范“滥讼”的策略 | 第24-36页 |
第一节 民间“滥讼”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刑名幕友应对“滥讼”的策略 | 第26-36页 |
一、刑名幕友应对盗窃案件的策略 | 第29-31页 |
二、刑名幕友应对命案的策略 | 第31-32页 |
三、刑名幕友应对杂案的策略 | 第32-36页 |
第三章 刑名幕友防范胥吏舞弊的主张 | 第36-51页 |
第一节 胥吏舞弊现象原因分析 | 第36-40页 |
一、受案数量 | 第37-38页 |
二、可得利益 | 第38页 |
三、胥吏待遇 | 第38-39页 |
四、世俗流品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刑名幕友应对胥吏舞弊的主张 | 第40-51页 |
一、刑名幕友防范受案舞弊的主张 | 第43-45页 |
二、刑名幕友防范抓捕破案舞弊的主张 | 第45-46页 |
三、刑名幕友防范案件审理舞弊的主张 | 第46-48页 |
四、刑名幕友防范关押时舞弊的主张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刑名幕友总结审案的经验 | 第51-59页 |
第一节 刑名幕友对审案过程的掌控 | 第51-55页 |
一、及时审案 | 第51-53页 |
二、审得实情 | 第53-55页 |
第二节 刑名幕友的司法文书制作 | 第55-59页 |
一、口供(“叙供”) 的制作经验 | 第55-57页 |
二、口供防范讼师伎俩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刑钱必览》所见刑名幕友在地方司法中的角色 | 第59-67页 |
第一节 辅助防民的角色 | 第60-61页 |
第二节 辅助治吏的角色 | 第61-63页 |
第三节 辅助审判的角色 | 第63-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
《历代珍稀司法文献》补遗 | 第70-7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后记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