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导言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三、理论背景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社区矫正中的“社区服务”内涵、性质和实践 | 第14-22页 |
第一节 社区矫正 | 第14-17页 |
一、社区矫正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社区矫正的特征 | 第15-16页 |
三、社区矫正的司法实践 | 第16-17页 |
第二节“社区服务” | 第17-22页 |
一、“社区服务”的概念与特征 | 第18-19页 |
二、“社区服务”的性质 | 第19-20页 |
三、“社区服务”的司法实践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上海市A区“社区服务”工作现状 | 第22-33页 |
第一节 上海市A区“社区服务”工作情况 | 第22-27页 |
一、A区司法所的社区服务工作 | 第23-25页 |
二、A区社区矫正中心的社区服务工作 | 第25-26页 |
三、A区“社区服务”的工作机制 | 第26-27页 |
第二节 A区社区矫正人员参加“社区服务”情况调查 | 第27-33页 |
一、社区矫正人员参加“社区服务”的出勤情况 | 第27-29页 |
二、社区矫正人员对“社区服务”的认同情况 | 第29-33页 |
第三章 上海市A区“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33-41页 |
第一节 A区“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一、“社区服务”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健全 | 第33-35页 |
二、社区矫正人员对“社区服务”认同度低 | 第35-36页 |
三、“社区服务”场所与项目供给不足 | 第36-37页 |
第二节 A区“社区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一、立法缺陷 | 第37-38页 |
二、对“社区服务”的性质认识模糊 | 第38-39页 |
三、技术治理能力不足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其他城市和国家的“社区服务”经验与启示 | 第41-46页 |
第一节 其他城市和国家的“社区服务”经验 | 第41-43页 |
一、香港地区的社会服务令 | 第41-42页 |
二、英国社区服务模式 | 第42页 |
三、韩国社会服务令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其他城市和国家的“社区服务”启示 | 第43-46页 |
一、“社区服务”的立法保障 | 第43-44页 |
二、“社区服务”的操作程序 | 第44页 |
三、“社区服务”的监督机制 | 第44-45页 |
四、“社区服务”的人性化关怀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完善社区矫正中“社区服务”的对策建议 | 第46-55页 |
第一节 促进“社区服务”立法,完善管理体制与机制 | 第46-49页 |
一、促进“社区服务”立法 | 第46-47页 |
二、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 | 第47-48页 |
三、完善“社区服务”管理机制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提高“社区服务”技术治理能力 | 第49-51页 |
一、加强“社区服务”治理人才队伍建设 | 第49-50页 |
二、规范“社区服务”实施,严格“社区服务”管理 | 第50-51页 |
第三节 扩大“社区服务”公众参与 | 第51-53页 |
一、拓展社区服务基地 | 第51-52页 |
二、引入社会资源,实现社区服务项目化共建管理 | 第52页 |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第52-53页 |
第四节 “社区服务”的个性化安排与社区矫正人员认同度提升 | 第53-55页 |
一、“社区服务”的个性化安排 | 第53-54页 |
二、提升社区矫正人员认同度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