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网络视频类滑稽艺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引言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中国当代滑稽理论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西方当代滑稽艺术理论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中国网络视频类滑稽艺术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4 西方网络视频类滑稽艺术研究现状第15页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5-16页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6-17页
2.重要概念分类与发展史第17-35页
    2.1 “滑稽”的概念第17-19页
        2.1.1 突然的荣耀第17页
        2.1.2 生命绵延的破裂第17-18页
        2.1.3 紧张期待的落空第18-19页
    2.2 滑稽对象的特点第19-20页
        2.2.1 滑稽对象的本质属人性第19页
        2.2.2 滑稽对象内容与形式的失谐第19-20页
    2.3 滑稽与诙谐文化第20-22页
        2.3.1 滑稽艺术的狂欢化第20-21页
        2.3.2 狂欢中的平级化第21-22页
    2.4 滑稽艺术的作用与目的第22页
    2.5 网络视频类滑稽艺术的分类第22-31页
        2.5.1 创作主体的分化第23-26页
        2.5.2 内容体量的分化第26-31页
    2.6 网络视频类滑稽艺术的历史第31-35页
        2.6.1 原创网络滑稽视频的萌芽第31-32页
        2.6.2 网络自制时代的开端第32-33页
        2.6.3 ACG亚文化视频的壮大第33-34页
        2.6.4 原创短视频的繁荣第34-35页
3.网络滑稽视频的创作第35-62页
    3.1 智能技术引领的全民创作第35-45页
        3.1.1 创作主体大众化第35-36页
        3.1.2 创作工具易用化第36-37页
        3.1.3 创作模式双向化第37-38页
        3.1.4 艺术形象草根化第38-40页
        3.1.5 艺术创作游戏化第40-43页
        3.1.6 创作主体心理分析第43-44页
        3.1.7 逆“草根化”创作策略第44-45页
    3.2 多样化的滑稽手法第45-55页
        3.2.1 从生活琐碎到天马行空第45-47页
        3.2.2 经典桥段的正反化用第47-48页
        3.2.3 商业因素的滑稽化消解第48-50页
        3.2.4 典型形象的符号化与破坏性重构第50-52页
        3.2.5 玩哏与吐槽等舶来滑稽手法第52-54页
        3.2.6 新兴滑稽手法与传统滑稽理论的观照第54-55页
    3.3 艺术创作新语言第55-60页
        3.3.1 新兴艺术语言:鬼畜与空耳第55-57页
        3.3.2 再创作载体的创作性探索:弹幕第57-59页
        3.3.3 艺术创作新语言的亚文化特征第59-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4.网络滑稽视频作品的传播与欣赏第62-72页
    4.1 主要传播平台第62-66页
        4.1.1 网站平台第64-65页
        4.1.2 移动平台第65-66页
    4.2 非中心化传播第66页
        4.2.1 传播者第66页
        4.2.2 发布者第66页
    4.3 消遣化的欣赏模式第66-71页
        4.3.1 碎片时间的欣赏第67页
        4.3.2 “不假思索”的欣赏第67-68页
        4.3.3 互动化的欣赏第68-69页
        4.3.4 欣赏主体心理分析第69-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5.结语第72-79页
    5.1 网络视频类滑稽艺术作品的作用第72-74页
        5.1.1 群体压力的排解第72-73页
        5.1.2 创作欲望的宣泄第73页
        5.1.3 积极价值观念的发扬第73-74页
    5.2 网络滑稽视频的艺术局限性第74-76页
        5.2.1 作品同质化缺乏创新性第74页
        5.2.2 作品内涵“低俗化”缺乏艺术性第74-76页
        5.2.3 过度娱乐化的理性缺位第76页
    5.3 作品艺术性劣化的解决方案及建议第76-79页
        5.3.1 加强内容监督提出规范化法规第76-78页
        5.3.2 加强大众美育提升大众审美格调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画电影中现实元素的运用研究
下一篇:影视动画色彩节奏的表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