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9-10页 |
1.2 研究方法及实际解决的问题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2.2 实际解决的问题 | 第10-11页 |
1.3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2-15页 |
1.4.1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12-14页 |
1.4.2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1.5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1.5.1 田园城市理论 | 第15-16页 |
1.5.2 新城市主义理论 | 第16页 |
1.5.3 产业集聚理论 | 第16-17页 |
1.5.4 城市触媒理论 | 第17-18页 |
1.5.5 体验经济理论 | 第18页 |
1.5.6 新型城镇化理论 | 第18-20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2 特色小镇的认知体系 | 第21-36页 |
2.1 中西方小镇同异性对比 | 第21-24页 |
2.1.1 差异性 | 第21-23页 |
2.1.2 共同点 | 第23-24页 |
2.2 相关概念辨析 | 第24-27页 |
2.2.1 特色小镇与产业园区 | 第24-25页 |
2.2.2 特色小镇与旅游小镇 | 第25-26页 |
2.2.3 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 | 第26页 |
2.2.4 特色小镇与历史小镇 | 第26-27页 |
2.3 中国特色小镇的实质 | 第27-29页 |
2.3.1 特色小镇的内涵 | 第27页 |
2.3.2 特色小镇的开发动因 | 第27-28页 |
2.3.3 特色小镇的基本特征 | 第28-29页 |
2.4 航空特色小镇的实质 | 第29-32页 |
2.4.1 航空特色小镇的概念 | 第29页 |
2.4.2 航空特色小镇的与特色小镇的辩证关系及特性 | 第29-31页 |
2.4.3 发展航空特色小镇的意义 | 第31-32页 |
2.5 航空特色小镇开发的影响因素 | 第32-33页 |
2.5.1 当地资源情况 | 第32页 |
2.5.2 区位条件 | 第32页 |
2.5.3 利益关联者 | 第32-33页 |
2.5.4 通航业务在小镇中的职能 | 第33页 |
2.6 航空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 | 第33-35页 |
2.6.1 主题鲜明化与文化差异化 | 第34页 |
2.6.2 道路交通依赖性明显 | 第34页 |
2.6.3 多元角色互动增强 | 第34页 |
2.6.4 消费主体多元化 | 第34-3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国内外航空特色小镇案例研究 | 第36-49页 |
3.1 国外航空小镇案例 | 第36-40页 |
3.1.1 美国航空小镇SpruceCreek | 第36-39页 |
3.1.2 加拿大蒙特利尔 | 第39-40页 |
3.2 国内航空小镇案例 | 第40-45页 |
3.2.1 杭州建德航空小镇 | 第41-43页 |
3.2.2 辽宁沈阳财湖航空小镇 | 第43-45页 |
3.3 案例小镇对我国航空特色小镇的启示 | 第45-48页 |
3.3.1 空域和技术促发国外航空小镇的出现 | 第45页 |
3.3.2 航空小镇的成功具有共性 | 第45-46页 |
3.3.3 现阶段我国航空小镇以复合型为主 | 第46页 |
3.3.4 航空小镇的经济效益可观 | 第46-47页 |
3.3.5 中国航空小镇开发所面临的挑战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广西防城港伏波航空小镇案例实证研究 | 第49-61页 |
4.1 小镇基本情况 | 第49-53页 |
4.1.1 区位优势 | 第50页 |
4.1.2 资源条件 | 第50页 |
4.1.3 经济情况 | 第50-52页 |
4.1.4 文化本底 | 第52-53页 |
4.2 项目机遇及切入点 | 第53-55页 |
4.2.1 项目缘起和演进过程 | 第53页 |
4.2.2 本地块航空小镇开发的意义与必要性 | 第53-54页 |
4.2.3 项目的演进过程 | 第54-55页 |
4.3 项目规划及特色的构建成果 | 第55-59页 |
4.3.1 综合分析的选址 | 第55页 |
4.3.2 产业规划与导引 | 第55页 |
4.3.3 以城促产 | 第55-56页 |
4.3.4 浮岛式空间设计理念 | 第56页 |
4.3.5 功能结构与体验经济充分相结合 | 第56-57页 |
4.3.6 尽显本土风貌特色 | 第57页 |
4.3.7 区域内交通体系联动 | 第57-59页 |
4.3.8 生态体系的培育与支撑 | 第59页 |
4.4 项目的实施保障 | 第59-60页 |
4.5 本案的不足之处 | 第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中国航空特色小镇开发与规划设计策略探索 | 第61-70页 |
5.1 前瞻性的规划设计定位 | 第61页 |
5.2 基于航空特性的合理性选址 | 第61页 |
5.3 可持续高效的规划理念 | 第61-62页 |
5.3.1 以人为本 | 第61-62页 |
5.3.2 品牌化 | 第62页 |
5.3.3 生态化 | 第62页 |
5.3.4 多规合一 | 第62页 |
5.4 综合分析的最优开发规模 | 第62-63页 |
5.5 旨在创新发展的产业规划 | 第63-64页 |
5.5.1 “N+航空”而非“航空+N” | 第63页 |
5.5.2 以生态为体,文化为魂。 | 第63页 |
5.5.3 主题文化与生活场景有机结合 | 第63页 |
5.5.4 产城融合 | 第63页 |
5.5.5 与总体规划双向互促,互为先导 | 第63-64页 |
5.6 高引导力的空间布局 | 第64-66页 |
5.6.1 总体空间布局 | 第64页 |
5.6.2 产业空间布局 | 第64页 |
5.6.3 弹性的空间用地布局 | 第64-65页 |
5.6.4 动静分区,流线顺畅 | 第65-66页 |
5.7 面向区域的开放型交通规划 | 第66-67页 |
5.7.1 对外交通 | 第66-67页 |
5.7.2 对内交通 | 第67页 |
5.7.4 慢行交通 | 第67页 |
5.8 体现生态理念发展的景观绿化体系 | 第67-68页 |
5.9 探索高效整合的项目运作机制 | 第68-70页 |
5.9.1 规划先行,战略统筹 | 第68页 |
5.9.2 资本聚集 | 第68页 |
5.9.3 相关政策扶持 | 第68-69页 |
5.9.4 人才保障 | 第69页 |
5.9.5 专业化的项目运营主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