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中国兽医学论文--中兽医药物学论文

复方金雄口服液的研制及其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3页
    1. 中草药的药理作用及其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第13-19页
        1.1 中草药的药理作用第13-16页
        1.2 中草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2. 鸡大肠杆菌病的研究概述第19-27页
        2.1 病原学第19页
        2.2 流行病学第19-21页
        2.3 发病机理第21页
        2.4 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第21-23页
        2.5 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第23-25页
        2.6 我国大肠杆菌发病新特点第25-27页
    参考文献第27-33页
第二章 复方金雄口服液的研制第33-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3-39页
        1.1 中药材第33页
        1.2 菌株第33页
        1.3 实验动物第33-34页
        1.4 主要仪器第34页
        1.5 不同浓度大肠杆菌O_(78)菌液的制备第34页
        1.6 黄连、白头翁、黄芩、黄柏、大黄等单味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第34-35页
            1.6.1 黄连、白头翁、黄芩、黄柏、大黄等单方煎煮液的制备第34页
            1.6.2 单味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第34-35页
        1.7 中草药复方的筛选第35页
            1.7.1 中草药复方的组成第35页
            1.7.2 16种中草药组方对大肠杆菌O_(78)血清型的MIC和MBC的测定第35页
        1.8 中草药复方的体内效力试验第35-39页
        1.9 复方金雄口服液的安全性评价试验第3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9-47页
        2.1 基础组方的筛选第39-40页
        2.2 中草药复方的筛选结果第40-41页
        2.3 中草药不同组方的体内疗效试验第41-46页
        2.4 复方金雄口服液的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第46-47页
    3. 讨论第47-51页
        3.1 组方原理和单味药的协同作用第47-48页
        3.2 中草药复方金雄口服液的制备第48页
        3.3 单味中药和组方的体外抑菌效果第48-49页
        3.4 中草药复方的体内疗效试验第49页
        3.5 中草药复方的安全性评价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第三章 山东省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第53-6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56页
        1.1 病料及分型血清第53页
        1.2 试剂和培养基第53-54页
        1.3 药敏纸片第54页
        1.4 试剂配制方法第54-55页
        1.5 主要仪器设备第55页
        1.6 细菌分离培养第55页
        1.7 染色、镜检第55页
        1.8 生化试验第55页
        1.9 血清型鉴定第55-56页
        1.10 药敏试验第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59页
        2.1 大肠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第56-57页
        2.2 生化试验结果第57页
        2.3 血清型鉴定结果第57页
        2.4 药敏试验第57-59页
    3 讨论与分析第59-63页
        3.1 大肠杆菌优势血清型分析第59页
        3.2 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第59-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第四章 复方金雄口服液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第65-81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5-69页
        1.1 实验动物第65页
        1.2 复方金雄口服液不同组方的制备第65页
        1.3 大肠杆菌O_(78)、O_(24a)、O_(111)和O_5血清型的致病性试验第65-66页
            1.3.1 不同浓度的O_(78)、O_(24a)、O_(111)和O_5型大肠杆菌菌液的制备第66页
            1.3.2 O_(78)、O_(24a)、O_(111)和O_5型大肠杆菌菌株致病性试验第66页
        1.4 复方金雄口服液组方(7)、(15)对不同优势血清型的大肠杆菌MIC和MBC的测定第66页
        1.5 复方金雄口服液组方(7)、(15)对不同优势血清型的大肠杆菌体内疗效试验第66-67页
        1.6 复方金雄口服液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田间试验第67-69页
            1.6.1 复方金雄口服液的中试生产第67-68页
            1.6.2 养殖场鸡大肠杆菌病发病情况调查第68页
            1.6.3 复方金雄口服液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试验第68-6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9-76页
        2.1 大肠杆菌O_(78)、O_(24a)、O_(111)和O_5血清型的致病性试验结果第69-70页
        2.2 复方金雄口服液对不同优势血清型的大肠杆菌MIC和MBC的测定结果第70页
        2.3 复方金雄口服液对大肠杆菌体内疗效试验结果第70-73页
        2.4 复方金雄口服液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田间试验结果第73-76页
            2.4.1 养殖场鸡大肠杆菌病发病与治疗用药调查结果第73-74页
            2.4.2 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试验结果第74-75页
            2.4.3 青年育成鸡和产蛋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试验结果第75-76页
    3 分析与讨论第76-79页
        3.1 复方金雄口服液组方(7)、(15)对临床分离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和体内疗效分析第76页
        3.2 复方金雄口服液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田间试验第76-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全文结论第81-83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奖励及专利第83-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UGR仔猪肝脏损伤与线粒体功能紊乱的机制研究及白藜芦醇的保护作用
下一篇:let-7g调控卵泡颗粒细胞凋亡与自噬及卵泡发育过程中自噬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