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5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综述 | 第13-30页 |
§1.2.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1.2.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发光原理和关键参数 | 第14-16页 |
§1.2.3 热激发延迟荧光(TADF)材料 | 第16-20页 |
§1.2.4 杂化的局域态电荷转移态(HLCT)材料 | 第20-25页 |
§1.2.5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主体材料 | 第25-30页 |
§1.3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1.4 参考文献 | 第31-45页 |
第二章 二苯基喹啉为核的热激发延迟荧光材料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 | 第45-57页 |
§2.1 引言 | 第45-4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2.2.1 试剂处理与仪器表征 | 第46-47页 |
§2.2.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47页 |
§2.2.3 化合物的合成 | 第47-4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2.3.1 合成与表征 | 第48-49页 |
§2.3.2 光物理性质 | 第49-51页 |
§2.3.3 热力学性质 | 第51页 |
§2.3.4 电化学性质 | 第51-52页 |
§2.3.5 理论计算结果 | 第52-53页 |
§2.3.6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质表征 | 第53-5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第三章 以二联喹啉为核的双极发光荧光材料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 | 第57-68页 |
§3.1 引言 | 第57-5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8-60页 |
§3.2.1 试剂处理与仪器设备表征 | 第58页 |
§3.2.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58-59页 |
§3.2.3 化合物的合成: | 第59-6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6页 |
§3.3.1 合成与表征 | 第60-61页 |
§3.3.2 光物理性质 | 第61页 |
§3.3.3 热力学性质 | 第61-62页 |
§3.3.4 电化学性质 | 第62-63页 |
§3.3.5 理论计算结果 | 第63-64页 |
§3.3.6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质表征 | 第64-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第四章 以4,9-二亚苯基-萘并噻二唑为核的高效红光荧光化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 | 第68-81页 |
§4.1 引言 | 第68-6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9-71页 |
§4.2.1 试剂处理与仪器表征 | 第69-70页 |
§4.2.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70页 |
§4.2.3 化合物的合成 | 第70-7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1-78页 |
§4.3.1 合成与表征 | 第71页 |
§4.3.2 热力学性质 | 第71-72页 |
§4.3.3 电化学学性质 | 第72页 |
§4.3.4 光物理性质 | 第72-75页 |
§4.3.5 理论计算结果 | 第75-76页 |
§4.3.6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质表征 | 第76-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页 |
§4.5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第五章 以4,9-二亚苯基-萘并噻二唑为核的近红外荧光化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 | 第81-94页 |
§5.1 引言 | 第81-8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2-83页 |
§5.2.1 试剂处理与仪器表征 | 第82页 |
§5.2.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82页 |
§5.2.3 化合物的合成 | 第82-8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3-90页 |
§5.3.1 合成与表征 | 第83页 |
§5.3.2 热力学性质 | 第83-84页 |
§5.3.3 电化学学性质 | 第84-85页 |
§5.3.4 光物理性质 | 第85-87页 |
§5.3.5 理论计算结果 | 第87-88页 |
§5.3.6 化合物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 第88页 |
§5.3.7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质表征 | 第88-9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0页 |
§5.5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第六章 以萘并噻二唑为核的近红外荧光化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 | 第94-108页 |
§6.1 引言 | 第94-96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96-97页 |
§6.2.1 试剂处理与仪器表征 | 第96页 |
§6.2.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96-97页 |
§6.2.3 化合物的合成 | 第97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4页 |
§6.3.1 合成与表征 | 第97-98页 |
§6.3.2 热力学性质 | 第98页 |
§6.3.3 电化学性质 | 第98-99页 |
§6.3.4 理论计算结果 | 第99页 |
§6.3.5 光物理性质 | 第99-102页 |
§6.3.6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质表征 | 第102-10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6.5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第七章 含N-螺芴结构的高效蓝光磷光主体材料的合成与与光电性能研究 | 第108-120页 |
§7.1 引言 | 第108-109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109-111页 |
§7.2.1 试剂处理与仪器表征 | 第109-110页 |
§7.2.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110页 |
§7.2.3 化合物的合成 | 第110-111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11-117页 |
§7.3.1 合成与表征 | 第111-112页 |
§7.3.2 光物理性质 | 第112页 |
§7.3.3 热力学性质 | 第112-113页 |
§7.3.4 电化学性质 | 第113-114页 |
§7.3.5 理论计算结果 | 第114-115页 |
§7.3.6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质表征 | 第115-117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17页 |
§7.5 参考文献 | 第117-120页 |
第八章 基于联苯分子骨架的双极主体材料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 | 第120-130页 |
§8.1 引言 | 第120-121页 |
§8.2 实验部分 | 第121-123页 |
§8.2.1 试剂处理与仪器表征 | 第121页 |
§8.2.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121-122页 |
§8.2.3 化合物的合成 | 第122-123页 |
§8.3 结果与讨论 | 第123-128页 |
§8.3.1 合成与表征 | 第123页 |
§8.3.2 光物理性质 | 第123-124页 |
§8.3.3 热力学性质 | 第124页 |
§8.3.4 电化学性质 | 第124-125页 |
§8.3.5 理论计算结果 | 第125-126页 |
§8.3.6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质表征 | 第126-128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128页 |
§8.5 参考文献 | 第128-130页 |
总结 | 第130-132页 |
附录Ⅰ 本论文合成的多种发光特性的化合物汇总 | 第132-133页 |
附录Ⅱ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