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7-20页 |
1.1 Ascarosides的研究进展 | 第7-14页 |
1.1.1 Ascarosides概述 | 第7页 |
1.1.2 Ascarosides的发现与鉴定 | 第7-9页 |
1.1.3 Ascarosides调控线虫滞育虫态的形成 | 第9-10页 |
1.1.4 Ascarosides的生物合成 | 第10-13页 |
1.1.5 环境对ascarosides合成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 松墨天牛概述 | 第14页 |
1.2.1 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 第14页 |
1.2.2 松墨天牛的主要危害 | 第14页 |
1.3 松墨天牛与松材线虫的化学通讯与种间发育调控 | 第14-16页 |
1.3.1 松墨天牛与松材线虫的生活史关系 | 第14-15页 |
1.3.2 松墨天牛与松材线虫间的化学通讯研究 | 第15-16页 |
1.3.3 松墨天牛与松材线虫的种间发育调控 | 第16页 |
1.4 Ascarosides在松墨天牛中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5 选题意义 | 第17-18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2.1 供试虫源 | 第20页 |
2.2 天牛幼虫ascarosides的提取 | 第20页 |
2.3 供试样品中ascarosides的成分及含量检测 | 第20-21页 |
2.4 不同季节采集的野外天牛幼虫中ascarosides含量检测 | 第21页 |
2.5 不同温度处理后天牛产生ascarosides的检测 | 第21-22页 |
2.5.1 五种温度处理 | 第21页 |
2.5.2 梯度变温处理 | 第21页 |
2.5.3 天牛幼虫产生ascarosides的时间动态检测 | 第21-22页 |
2.6 不同温度处理下ascarosides合成基因的表达测定 | 第22-25页 |
2.6.1 松墨天牛的取样 | 第22页 |
2.6.2 Ascarosides合成相关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 第22页 |
2.6.3 总RNA的提取以及荧光定量PCR | 第22-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1页 |
3.1 不同温度处理下松墨天牛野外种群ascarosides的产生规律探究 | 第25-29页 |
3.1.1 不同季节野外天牛幼虫中ascarosides的含量变化 | 第25-26页 |
3.1.2 各温度处理下野外天牛ascarosides的含量检测 | 第26-28页 |
3.1.3 连续变温状态下野外天牛ascarosides的含量检测 | 第28-29页 |
3.2 不同温度处理下松墨天牛室内种群ascarosides的产生规律探究 | 第29-31页 |
3.2.1 各温度处理下室内天牛ascarosides的含量检测 | 第29-30页 |
3.2.2 连续变温状态下室内天牛ascarosides的含量检测 | 第30-31页 |
3.3 松墨天牛幼虫产生ascarosides的时间动态 | 第31-34页 |
3.3.1 10℃条件下天牛幼虫产生ascarosides的时间动态 | 第31-32页 |
3.3.2 梯度变温后天牛幼虫产生ascarosides的时间动态 | 第32-34页 |
3.4 不同温度处理下天牛幼虫ascarosides合成基因的表达情况 | 第34-41页 |
3.4.1 低温处理下(10℃)ascarosides合成基因的表达情况 | 第34-36页 |
3.4.2 梯度变温处理后ascarosides合成基因的表达情况 | 第36-38页 |
3.4.3 野外与室内天牛幼虫ascarosides合成基因的表达情况比较 | 第38-41页 |
4 讨论 | 第41-44页 |
4.1 各温度处理下松墨天牛野外种群ascarosides的产生规律 | 第41页 |
4.2 各温度处理下松墨天牛室内种群ascarosides的产生规律 | 第41-42页 |
4.3 松墨天牛幼虫产生ascarosides的时间动态 | 第42页 |
4.4 不同温度处理下天牛幼虫ascarosides合成基因的表达规律 | 第42-44页 |
5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ABSTRACT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