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1.2.1 终极所有权结构 | 第12-14页 |
1.2.2 金字塔股权结构 | 第14页 |
1.2.3 会计稳健性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18-29页 |
2.1 会计稳健性研究 | 第18-22页 |
2.1.1 会计稳健性的起源发展 | 第18-19页 |
2.1.2 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2.1.3 会计稳健性的度量方法 | 第20-22页 |
2.2 金字塔股权结构研究 | 第22-25页 |
2.2.1 终极控制人的存在性研究 | 第22页 |
2.2.2 金字塔股权结构成因研究 | 第22-23页 |
2.2.3 金字塔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 | 第23-25页 |
2.3 产权性质与会计稳健性研究 | 第25页 |
2.4 产权性质与终极所有权结构研究 | 第25-26页 |
2.5 终极所有权结构与会计稳健性研究 | 第26-27页 |
2.6 文献评述 | 第27-29页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9-35页 |
3.1 理论分析 | 第29-31页 |
3.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9-30页 |
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0页 |
3.1.3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30-31页 |
3.1.4 控制权理论 | 第31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31-35页 |
3.2.1 现金流权与会计稳健性 | 第31-33页 |
3.2.2 两权分离度与会计稳健性 | 第33-35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5-40页 |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第35页 |
4.2 变量界定 | 第35-37页 |
4.2.1 因变量 | 第35页 |
4.2.2 自变量 | 第35-36页 |
4.2.3 控制变量 | 第36-37页 |
4.3 模型建立 | 第37-40页 |
4.3.1 会计稳健性模型 | 第37-38页 |
4.3.2 终极所有权结构影响会计稳健性模型 | 第38-40页 |
5 实证分析 | 第40-58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43页 |
5.1.1 会计稳健性模型 | 第40页 |
5.1.2 终极所有权结构影响会计稳健性模型 | 第40-43页 |
5.2 相关性分析 | 第43-45页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5.3.1 现金流权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5.3.2 两权分离度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47-50页 |
5.5 进一步分析 | 第50-58页 |
5.5.1 细分国有企业产权性质 | 第50-53页 |
5.5.2 终极所有权与会计稳健性的门槛效应 | 第53-58页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8-6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9-60页 |
6.2.1 深化国企分类改革,清晰界定政府的“责”与“权” | 第59-60页 |
6.2.2 结合公司治理现状,提升治理效率和会计稳健性水平 | 第60页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