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禽论文--鸭论文

基于基因组学的鸭进化及驯化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词第8-12页
第一章 综述第12-29页
    引言第12页
    1.1 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第12-21页
        1.1.1 第一代测序技术的简介第13-14页
        1.1.2 第二代测序技术及其应用第14-16页
        1.1.3 第二代测序技术简介第16-17页
        1.1.4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因组组装第17-19页
        1.1.5 高通量测序带来的生物学大数据处理困难第19-21页
    1.2 基于基因组的群体历史推断与选择分析第21-24页
    1.3 利用基因组学方法研究驯化的进展第24-26页
    1.4 利用基因组学方法研究物种形成的过程第26-27页
    1.5 鸭基因组序列构建和家鸭起源与驯化的研究第27-29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第29-47页
    2.1 实验仪器设备第29页
    2.2 实验试剂与溶液配制第29-30页
        2.2.1 常用缓冲液第29-30页
        2.2.2 质粒提取相关试剂第30页
        2.2.3 细胞培养试剂第30页
    2.3 用于基因组组装的样品提取与建库测序第30-33页
    2.4 用于重测序分析的样品的选取与基因组提取第33-35页
    2.5 基因组组装与功能注释的方法第35-36页
    2.6 遗传变异的鉴定方法第36页
    2.7 群体结构分析方法及原理第36-37页
    2.8 群体历史推断方法及原理第37-39页
        2.8.1 使用(?)a(?)i重构家鸭与野鸭分化的群体历史第37-38页
        2.8.2 使用psmc重构家鸭与野鸭的群体历史第38-39页
    2.9 探测基因组受选择区域的方法第39-42页
        2.9.1 分化早期选择信号的探测方法第39-41页
        2.9.2 驯化过程中受选择区域的探测方法第41-42页
        2.9.3 详细展示受选择区域的情况第42页
    2.10 验证受选择变异位点活性的方法第42-47页
        2.10.1 验证位点的选取第42-43页
        2.10.2 PCR扩增第43页
        2.10.3 PCR扩增产物和酶切片段的回收第43-44页
        2.10.4 连接反应第44页
        2.10.5 转化第44页
        2.10.6 菌落PCR鉴定第44-45页
        2.10.7 去内毒素质粒DNA提取第45页
        2.10.8 细胞复苏、传代培养及冻存第45-46页
        2.10.9 细胞转染第46页
        2.10.10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第46-47页
第三章 分析结果第47-85页
    3.1 绿头野鸭和斑嘴野鸭基因组测序、组装与注释第47-54页
        3.1.1 数据过滤和基因组大小估计第47-48页
        3.1.2 绿头野鸭和斑嘴野鸭基因组的组装及supperscaffold构建第48-49页
        3.1.3 利用EST和BAC对基因组组装进行评估第49-52页
        3.1.4 重复序列,基因结构和基因功能注释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第52-54页
    3.2 鸭种群的群体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第54-57页
    3.3 家鸭起源分析第57-64页
    3.4 野鸭祖先群体当中受到的自然选择第64-71页
    3.5 绿头野鸭和斑嘴野鸭的种化分析第71-75页
    3.6 家鸭驯化过程中遗传改变的鉴定第75-84页
    3.7 受选择致因变异的功能验证第84-85页
第四章 自动化分析流程的设计与实践第85-89页
第五章 结论、讨论与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6页
致谢第96-97页
附录第97-125页
个人简历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录组分析揭示鸡产蛋期肝脏脂质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
下一篇:改善川西北高寒牧区老芒麦和燕麦青贮发酵品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