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概述 | 第10-11页 |
| 1.2 金属烧结含油轴承 | 第11-14页 |
| 1.2.1 金属烧结含油轴承特点及制造工艺 | 第11-12页 |
| 1.2.2 金属烧结含油轴承的自润滑原理 | 第12-13页 |
| 1.2.3 金属烧结含油轴承的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 1.2.4 金属烧结含油轴承的技术标准 | 第14页 |
| 1.3 铝基烧结含油轴承 | 第14-16页 |
| 1.3.1 铝基烧结含油轴承的特点及应用 | 第14-15页 |
| 1.3.2 铝基烧结含油轴承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 1.4 碳化硅的表面修饰工艺 | 第16-18页 |
| 1.4.1 碳化硅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 第16-17页 |
| 1.4.2 碳化硅表面修饰工艺 | 第17-18页 |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 1.5.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1.5.3 本论文的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2 实验材料、设备和方法 | 第21-27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 2.2 实验设备 | 第21-22页 |
| 2.3 实验方法 | 第22-27页 |
| 2.3.1 配料和混料 | 第22-23页 |
| 2.3.2 成形 | 第23-24页 |
| 2.3.3 烧结 | 第24-25页 |
| 2.3.4 浸油 | 第25页 |
| 2.3.5 检测 | 第25-27页 |
| 3 SiC表面化学镀铜的制备工艺 | 第27-37页 |
| 3.1 SiC的润湿性 | 第27页 |
| 3.2 SiC表面化学镀铜的原理 | 第27-28页 |
| 3.3 SiC的预处理 | 第28-30页 |
| 3.3.1 去油处理 | 第28页 |
| 3.3.2 粗化处理 | 第28页 |
| 3.3.3 敏化处理 | 第28-29页 |
| 3.3.4 活化处理 | 第29-30页 |
| 3.4 SiC化学镀铜的工艺优化 | 第30-34页 |
| 3.4.1 铜盐浓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 3.4.2 还原剂浓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 3.4.3 络合剂浓度的影响 | 第32-34页 |
| 3.5 SiC化学镀铜的微观结构 | 第34-37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7页 |
| 4 SiC增强铝基烧结含油轴承的性能研究 | 第37-46页 |
| 4.1 烧结温度和SiC添加量对轴承试样压溃强度的影响 | 第37-40页 |
| 4.2 烧结温度和SiC添加量对轴承试样含油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4.3 轴承试样的综合性能 | 第41-42页 |
| 4.4 烧结温度和SiC添加量对轴承试样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42-4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5 SiC(Cu)增强铝基烧结含油轴承的性能研究 | 第46-57页 |
| 5.1 烧结温度和SiC(Cu)添加量对轴承试样压溃强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 5.2 烧结温度和SiC(Cu)添加量对轴承试样含油率的影响 | 第48-50页 |
| 5.3 轴承试样的综合性能 | 第50-51页 |
| 5.4 烧结温度和SiC(Cu)添加量对轴承试样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51-56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