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 | 第13-21页 |
2.1 演艺业的概念和范围 | 第13-16页 |
2.1.1 演艺业的概念 | 第13-14页 |
2.1.2 演艺业的范围 | 第14-15页 |
2.1.3 演艺市场的范围 | 第15-16页 |
2.2 演艺业产业化发展的现实基础 | 第16-18页 |
2.2.1 演艺业具有产业属性 | 第16-17页 |
2.2.2 演艺产业消费市场前景看好 | 第17-18页 |
2.3 演艺业产业化的现实意义 | 第18-21页 |
2.3.1 演艺业是文化产业组成的重要内容 | 第18页 |
2.3.2 发展演艺业是推动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 | 第18-19页 |
2.3.3 发展演艺业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演艺业发展的现状 | 第21-28页 |
3.1 我国演艺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 第21-23页 |
3.1.1 演艺市场主体逐步建立,演艺市场初步形成 | 第21页 |
3.1.2 演出院线的兴起助推演出市场发展 | 第21-22页 |
3.1.3 民营文化企业蓬勃发展 | 第22-23页 |
3.1.4 中国演出企业正在走向世界 | 第23页 |
3.2 我区演艺业发展的状况与特点 | 第23-28页 |
3.2.1 演艺产业稳步增长 | 第24页 |
3.2.2 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加大 | 第24-25页 |
3.2.3 文化体制改革催动演艺产业向多元化投资体制发展 | 第25页 |
3.2.4 推出了一批影响较大的文化品牌 | 第25-26页 |
3.2.5 民营民间演艺活动推动演艺市场发展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我区演艺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 第28-33页 |
4.1 我区演艺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4.1.1 演艺产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整 | 第28-29页 |
4.1.2 缺乏演艺行业发展的宏观战略规划、扶持发展政策不足 | 第29页 |
4.1.3 非国民待遇制约民营演出市场主体的发展 | 第29-30页 |
4.1.4 文化消费影响演艺业的发展 | 第30页 |
4.2 演艺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0-33页 |
4.2.1 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开展 | 第31页 |
4.2.2 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进展缓慢 | 第31-32页 |
4.2.3 演艺产业行业布局不合理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内蒙古演艺业发展模式研究 | 第33-39页 |
5.1 国内外演艺业发展模式研究 | 第33-35页 |
5.1.1 国外演艺业发展模式 | 第33-34页 |
5.1.2 国内演艺业发展模式 | 第34-35页 |
5.2 内蒙古演艺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 第35-39页 |
5.2.1 演艺集团发展模式 | 第35-37页 |
5.2.2 场院合一发展模式 | 第37-39页 |
第六章 内蒙古演艺产业发展对策 | 第39-50页 |
6.1 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第39-41页 |
6.1.1 加速政府职能转变 | 第39页 |
6.1.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第39-40页 |
6.1.3 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 第40-41页 |
6.2 打造演艺产业完整产业链 | 第41-43页 |
6.2.1 扶持艺术创作与生产 | 第42页 |
6.2.2 加快艺术表演场所改革 | 第42-43页 |
6.3 完善演艺产业总体规划和扶持政策 | 第43-47页 |
6.3.1 制定全区演艺产业总体规划 | 第43-44页 |
6.3.2 完善演艺产业扶持政策 | 第44-47页 |
6.4 引导推动民营演艺团体繁荣发展 | 第47-48页 |
6.4.1 放宽准入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演艺行业 | 第47页 |
6.4.2 加快推动演出经纪机构的发展 | 第47-48页 |
6.5 培育演艺消费市场 | 第48-50页 |
6.5.1 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第48-49页 |
6.5.2 培育演艺消费市场 | 第49-50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