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基建并购电能实业换股定价失败案例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及换股吸收合并相关理论 | 第14-20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1.2.3 换股吸收合并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20-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1.4 研究方法与其他相关说明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案例介绍 | 第25-35页 |
2.1 合并双方基本情况介绍 | 第25-29页 |
2.1.1 长江基建(主并方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 第25-26页 |
2.1.2 电能实业(目标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 第26-28页 |
2.1.3 长江基建与电能实业的联系 | 第28-29页 |
2.2 换股吸收合并事件始末 | 第29-34页 |
2.2.1 换股合并的背景 | 第29-30页 |
2.2.2 换股合并的过程及失败结果 | 第30-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案例分析 | 第35-78页 |
3.1 进行本次换股吸收合并的原因 | 第35-39页 |
3.1.1 外部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 第35-37页 |
3.1.2 李嘉诚长和系的战略定位 | 第37-39页 |
3.1.3 合并根本动因总结 | 第39页 |
3.2 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失败的原因 | 第39-75页 |
3.2.1 换股比例未达成一致 | 第40-72页 |
3.2.2 合并双方企业缺乏有效沟通 | 第72-73页 |
3.2.3 分析总结本次合并失败的原因 | 第73-75页 |
3.3 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失败对双方企业的影响 | 第75-77页 |
3.3.1 对合并双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 第75-76页 |
3.3.2 对合并双方企业股价的影响 | 第76-7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案例启示 | 第78-84页 |
4.1 对换股吸收合并中目标企业股东的启示 | 第78-80页 |
4.1.1 正确理解换股合并特性及其身份的变动 | 第78页 |
4.1.2 综合考虑影响换股比例确定的内外部因素 | 第78-79页 |
4.1.3 合理确定换股比例的基础及适用方法 | 第79页 |
4.1.4 深刻吸取失败案例的经验与教训 | 第79-80页 |
4.2 对换股吸收合并中主并方企业的启示 | 第80-82页 |
4.2.1 合并动因阐述应充分详细 | 第80页 |
4.2.2 换股比例确定依据应更加具体 | 第80-81页 |
4.2.3 合并时机的选择应恰当 | 第81页 |
4.2.4 对换股比例应设定其所愿负担的最高标准 | 第81-82页 |
4.2.5 换股比例的确定基础应综合全面 | 第82页 |
4.3 对中国大陆企业间换股吸收合并交易的启示 | 第82-83页 |
4.3.1 非国有上市企业应加强对换股合并的理解 | 第83页 |
4.3.2 相关法规政策应结合实际及时完善 | 第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附件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