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 第8-18页 |
1.1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策略 | 第8-10页 |
1.1.1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 第9页 |
1.1.2 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 | 第9-10页 |
1.1.3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应用 | 第10页 |
1.2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10-14页 |
1.2.1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 第11页 |
1.2.2 拓扑物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 第11-12页 |
1.2.3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 | 第12-13页 |
1.2.4 模板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 第13-14页 |
1.3 QSAR模型稳定性和可靠性评价 | 第14-15页 |
1.3.1 QSAR模型内部验证 | 第14-15页 |
1.3.2 QSAR模型外部验证 | 第15页 |
1.4 虚拟筛选技术 | 第15-16页 |
1.4.1 虚拟筛选原理与方法分类 | 第15-16页 |
1.4.2 Topomer Search技术的应用 | 第16页 |
1.5 分子对接技术 | 第16-17页 |
1.5.1 分子对接原理和方法分类 | 第16-17页 |
1.5.2 Surflex-dock技术的应用 | 第17页 |
1.6 本论文的总体安排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咪唑并哒嗪类VEGFR2激酶抑制剂的3D-QSAR研究 | 第18-30页 |
2.1 引言 | 第18-20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0-27页 |
2.2.1 化合物及活性数据 | 第20-25页 |
2.2.2 分子切割方式 | 第25-26页 |
2.2.3 Topomer CoMFA建模及模型验证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29页 |
2.3.1 Topomer CoMFA建模及结果分析 | 第27页 |
2.3.2 Topomer CoMFA模型三维等势图 | 第27-29页 |
2.4 结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咪唑并哒嗪类VEGFR2激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分子对接 | 第30-49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3.2.1 Topomer Search虚拟筛选 | 第30-31页 |
3.2.2 Surflex-Dock分子对接 | 第31-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8页 |
3.3.1 Topomer Search筛选结果及分子设计 | 第32-43页 |
3.3.2 Surflex-Dock对接验证 | 第43-48页 |
3.4 结论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