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法学史、法律思想史论文--中国论文

瞿同祖家族主义法律观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导论第9-18页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9页
        (一)选题缘由第9页
        (二)研究意义第9页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9-18页
        (一)关于瞿同祖的研究方法第9-11页
        (二)关于瞿同祖的法律观第11-18页
第一章 瞿同祖生平和学术第18-23页
    一、瞿同祖的生平第18-19页
    二、瞿同祖的学术第19-23页
        (一)关于《清代地方政府》第20-21页
        (二)关于《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第21-23页
第二章 瞿同祖法律观的宏观立论第23-30页
    一、法律史研究方法第23-26页
        (一)依据史料文本的法史研究方法第23-24页
        (二)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第24-25页
        (三)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第25-26页
    二、瞿同祖法律观的宏观立论第26-30页
        (一)法律和社会——家族主义和阶级等级两大精神要义第26-27页
        (二)法律和文化——以礼入法,法律儒家化第27-28页
        (三)条文和实效——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与断裂第28-30页
第三章 瞿同祖家族主义法律观的微观考证第30-50页
    一、瞿同祖家族主义法律观的含义第30-32页
        (一)中国“家族主义”的含义第30-31页
        (二)家族主义法律观的含义第31-32页
    二、家族主义特质在法律上的体现第32-44页
        (一)关于家族成员的权利分配第32-36页
        (二)关于服制等差第36-40页
        (三)关于婚姻第40-44页
    三、家族主义和特权主义之间的关系第44-50页
        (一)特权主义和家族主义相互支撑第44-47页
        (二)特权主义和家族主义的矛盾妥协第47-50页
第四章 瞿同祖家族主义法律观评价第50-67页
    一、在时代背景中反观瞿同祖法律研究的特点第50-56页
        (一)瞿同祖法律研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学术使命第50-51页
        (二)瞿同祖法律研究的特点第51-53页
        (三)瞿同祖法律研究特点评价第53-56页
    二、在学术发展史中反观瞿同祖的法史研究的贡献第56-58页
        (一)断裂中的学术契机-----法律社会史“承前”第56页
        (二)重建中的学术展望---新法律史学“启后”第56-58页
    三、在承前启后中反思瞿同祖家族主义法律观研究的瑕疵第58-61页
        (一)缺乏对两大社会结构之间的衔接问题的探讨第58-60页
        (二)缺乏对中国家族主义的特性和内涵的总结第60-61页
    四、家族主义法律观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启示第61-67页
        (一)现代法治建设需要追寻其精神要义第61-63页
        (二)现代法治要义需要依托于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第63-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银行卡盗刷纠纷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下一篇:广州市强制隔离戒毒全程收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