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颗粒激光散射像点跟踪算法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项目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10-17页 |
1.2.1 颗粒特征的获取与表示 | 第11-12页 |
1.2.2 颗粒的识别 | 第12-14页 |
1.2.3 颗粒的跟踪 | 第14-17页 |
1.3 研究思路以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第2章 沉降颗粒激光散射像点数据及符号约定 | 第21-29页 |
2.1 沉降颗粒激光散射像点的灰度数据 | 第21-23页 |
2.2 沉降颗粒激光散射像点的形态数据 | 第23-24页 |
2.3 沉降颗粒激光散射像点的运动数据 | 第24-25页 |
2.4 符号约定 | 第25-28页 |
2.4.1 沉降颗粒图像符号约定 | 第26-27页 |
2.4.2 识别符号约定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沉降颗粒激光散射像点特征提取及表示 | 第29-38页 |
3.1 沉降颗粒的灰度特征 | 第29-32页 |
3.1.1 沉降颗粒图像的灰度特征 | 第29-30页 |
3.1.2 单帧图像中沉降颗粒的灰度特征 | 第30页 |
3.1.3 不同帧中沉降颗粒的灰度特征 | 第30-31页 |
3.1.4 沉降颗粒灰度特征提取 | 第31-32页 |
3.2 沉降颗粒的形态特征 | 第32-34页 |
3.3 沉降颗粒的运动特征 | 第34-37页 |
3.3.1 颗粒沉降速度不一 | 第34页 |
3.3.2 颗粒沉降速度基本匀速 | 第34-35页 |
3.3.3 颗粒沉降覆盖与聚合 | 第35-36页 |
3.3.4 暂时性消失颗粒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沉降颗粒激光散射像点识别 | 第38-47页 |
4.1 沉降颗粒激光散射像点识别策略 | 第38-40页 |
4.1.1 灰度增强阶段 | 第38-39页 |
4.1.2 像素特征转换阶段 | 第39-40页 |
4.1.3 PP特征转换阶段 | 第40页 |
4.2 沉降颗粒激光散射像点识别 | 第40-45页 |
4.2.1 Haar特征 | 第41-44页 |
4.2.2 粒子概率 | 第44-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沉降颗粒激光散射像点跟踪 | 第47-56页 |
5.1 沉降颗粒激光散射像点跟踪策略 | 第47-50页 |
5.1.1 颗粒位置预测 | 第47-49页 |
5.1.2 轨迹-颗粒关联跟踪 | 第49-50页 |
5.2 沉降颗粒跟踪 | 第50-54页 |
5.2.1 颗粒运动模型 | 第50-52页 |
5.2.2 沉降颗粒匹配关联 | 第52-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6章 实验与分析 | 第56-66页 |
6.1 数据来源与实验环境 | 第56页 |
6.2 沉降颗粒激光散射像点识别 | 第56-62页 |
6.3 沉降颗粒激光散射像点跟踪 | 第62-6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9页 |
7.1 总结 | 第66-67页 |
7.2 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读研期间参与的项目和获得的成果 | 第73页 |
参与研究的项目 | 第73页 |
获得的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