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2 内部控制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5-16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3.2 研究框架 | 第16页 |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8-23页 | 
| 2.1 内部控制概念及理论 | 第18-19页 | 
| 2.1.1 内部控制的概念 | 第18页 | 
| 2.1.2 内部控制的演变 | 第18-19页 | 
|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念及理论 | 第19-21页 | 
| 2.2.1 行政事业单位的概念 | 第19-20页 | 
| 2.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 | 第20页 | 
| 2.2.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 2.3 经营性用地做地业务概念及理论 | 第21-23页 | 
| 2.3.1 土地储备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 2.3.2 宗地出让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 3 Y市国土资源局经营性用地做地业务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 | 第23-33页 | 
| 3.1 经营性用地做地业务组织结构 | 第23-24页 | 
| 3.2 经营性用地做地业务流程 | 第24-29页 | 
| 3.2.1 土地储备业务流程 | 第24-25页 | 
| 3.2.2 宗地出让业务流程 | 第25-26页 | 
| 3.2.3 监督业务流程 | 第26-27页 | 
| 3.2.4 自我评价业务流程 | 第27-29页 | 
| 3.3 经营性用地做地业务信息传递过程 | 第29-33页 | 
| 4 经营性用地做地业务内部控制风险识别 | 第33-43页 | 
| 4.1 土地储备业务风险识别 | 第33-36页 | 
| 4.1.1 预算风险 | 第33-34页 | 
| 4.1.2 收支风险 | 第34页 | 
| 4.1.3 合同风险 | 第34-35页 | 
| 4.1.4 土地补偿款风险 | 第35页 | 
| 4.1.5 评估机构风险 | 第35页 | 
| 4.1.6 信息风险 | 第35-36页 | 
| 4.2 宗地出让业务风险识别 | 第36-39页 | 
| 4.2.1 合同风险 | 第36-37页 | 
| 4.2.2 土地出让价款风险 | 第37-38页 | 
| 4.2.3 评估机构风险 | 第38页 | 
| 4.2.4 信息风险 | 第38页 | 
| 4.2.5 行政干预风险 | 第38-39页 | 
| 4.3 监督业务风险识别 | 第39-40页 | 
| 4.4 自我评价业务风险识别 | 第40页 | 
| 4.5 经营性用地做地业务风险内部控制 | 第40-43页 | 
| 5 经营性用地做地业务内部控制建议 | 第43-50页 | 
| 5.1 完善预算内部控制 | 第43页 | 
| 5.2 建立经费管理制度 | 第43-44页 | 
| 5.3 加强合同管理 | 第44-45页 | 
| 5.4 严格管控补偿款及出让价款 | 第45-46页 | 
| 5.5 强化监督力度 | 第46-47页 | 
| 5.6 保障评估机构独立性,严把评估结果 | 第47-48页 | 
| 5.7 建立高效、规范和完善的土地市场体系 | 第48页 | 
| 5.8 建立信息对称制度 | 第48-49页 | 
| 5.9 完善自我评价体系 | 第49-50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 6.2 研究局限 | 第50页 | 
| 6.3 展望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