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非法集资刑事规制困境分析--以互联网金融为视角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引言第10-12页
一、“e租宝”案始末及非法集资概述第12-21页
    (一)“e租宝”案始末第12-17页
        1.案件简介第12-14页
        2.判决结果第14-15页
        3.法律分析第15-17页
    (二)非法集资的特征第17-21页
        1.传统非法集资的特征第17-19页
        2.互联网金融领域内非法集资的新特点第19-21页
二、非法集资刑事规制概述第21-25页
    (一)《刑法》关于非法集资的规定第21-22页
        1.《刑法》关于非法集资的罪名设置第21-22页
        2.《解释》规制非法集资类型第22页
    (二)《刑法》规制非法集资的思路第22-24页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思路第23页
        2.集资诈骗罪的认定思路第23-24页
    (三)《刑法》规制非法集资的现状第24-25页
三、非法集资刑事规制的困境第25-34页
    (一)非法集资《刑法》规制与刑事政策相矛盾第25-27页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违刑法谦抑理念第25-26页
        2.刑法万能主义扩大了非法集资的打击范围第26-27页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界限模糊第27-29页
        1.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难以认定第27-28页
        2.《刑法》第176条与第192条界限模糊第28-29页
    (三)非法集资犯罪低入罪门槛高处罚力度阻碍互联网金融创新第29-31页
        1.非法集资犯罪较低的入罪门槛阻碍互联网金融创新第29-30页
        2.集资诈骗罪量刑过重第30-31页
    (四)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模式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第31-34页
        1.A2P、P2P网贷是否涉及非法集资类犯罪第31-32页
        2.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否涉嫌非法集资第32-33页
        3.众筹是否涉及非法集资类犯罪第33-34页
四、非法集资刑事规制困境解决对策第34-40页
    (一)废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第34-35页
        1.利率市场化要求废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第34页
        2.民间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废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第34-35页
    (二)限制适用集资诈骗罪第35-36页
        1.从集资款用途的比例认定行为人主观方面第35-36页
        2.从集资款无法返还的原因认定行为人的主观方面第36页
    (三)《刑法》应重新确立非法集资出入罪的标准第36-40页
        1.非法集资公开性特征再明确第37页
        2.非法集资社会性与金融监管方式相协调第37-38页
        3.厘清非法性特征“批准标准”和“违法标准”第38-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刑法立法理念的发展--以刑法修正案为研究视角
下一篇:基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纳税遵从的风险管理研究--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