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3页 |
1.1 系统生物学介绍 | 第10-11页 |
1.2 生物钟的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生物钟的生物学机制 | 第13-19页 |
2.1 基因表达与调控 | 第13-14页 |
2.2 基因调控网络 | 第14-15页 |
2.3 生物钟介绍 | 第15-17页 |
2.4 哺乳动物生物钟的分子机制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生物钟模型的数理机制 | 第19-25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3.1.1 质量作用定律、米氏函数和希尔函数 | 第19-20页 |
3.1.2 霍普分叉分析理论 | 第20-21页 |
3.2 时滞微分方程介绍 | 第21页 |
3.3 生物钟模型中时滞的来源 | 第21页 |
3.4 生物钟的数学建模 | 第21-25页 |
第四章 时滞对生物钟影响的数值分析 | 第25-34页 |
4.1 生物钟模型建立 | 第25-27页 |
4.2 生物钟模型的数值分析 | 第27-33页 |
4.2.1 生物节律振子 | 第27-28页 |
4.2.2 时滞对系统周期的数值分析 | 第28-30页 |
4.2.3 时滞对系统振幅的数值分析 | 第30-33页 |
4.3 结论 | 第33-34页 |
第五章 Bmal1/Rev-erbα环路中的时滞对生物钟的影响 | 第34-46页 |
5.1 Bmal1/Rev-erbα环路的数学模型 | 第35页 |
5.2 模型的理论分析 | 第35-40页 |
5.2.1 线性化和特征方程 | 第35-37页 |
5.2.2 当τ_1=τ_2=0时 | 第37页 |
5.2.3 当τ_1+τ_2>0时 | 第37-40页 |
5.3 模型的数值模拟 | 第40-44页 |
5.3.1 时滞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 第40-42页 |
5.3.2 顺式元件数量对模型的影响 | 第42-43页 |
5.3.3 降解率对模型的影响 | 第43-44页 |
5.4 总结与讨论 | 第44-4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总结 | 第46-47页 |
6.2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附录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