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8-10页 |
1.1 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现状 | 第8页 |
1.2 异性性传播方式的现状 | 第8-10页 |
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0-15页 |
3.1 研究现场 | 第10-11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3.4 质量控制 | 第13-14页 |
3.5 资料录入与数据分析 | 第14页 |
3.6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4 研究结果 | 第15-34页 |
4.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15-16页 |
4.2 传播途径核实结果 | 第16-17页 |
4.3 异性性传播基本情况 | 第17页 |
4.4 不同异性性传播方式的性行为特征 | 第17-30页 |
4.5 经男男同性性传播病例的人口学和性行为特征 | 第30-32页 |
4.6 经注射吸毒传播感染HIV者的人口学和性行为特征 | 第32-33页 |
4.7 新报告异性性传播病例传播途径误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3-34页 |
5 讨论 | 第34-40页 |
5.1 不同地区异性性传播病例社会人口学存在差异 | 第34-35页 |
5.2 网络直报系统中新报告的“异性性传播”病例的传播途径存在一定程度的误报错报 | 第35-36页 |
5.3 各种传播方式的异性性传播病例应采取不同干预策略 | 第36-39页 |
5.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39-40页 |
6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