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大额存单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1-16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2-14页
    1.3 思路和方法第14-15页
    1.4 特色和创新点第15-16页
第2章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及大额存单的起源第16-19页
    2.1 利率市场化第16-17页
        2.1.1 利率市场化改革类型第16页
        2.1.2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大额存单在中国的发展第16-17页
    2.2 大额存单及其运行特征第17-18页
        2.2.1 大额存单界定第17页
        2.2.2 大额存单与其他产品比较差别与特点第17-18页
    2.3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3章 国外大额存单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第19-24页
    3.1 美国大额存单经验借鉴第19-20页
        3.1.1 美国大额存单发展和产品特点第19页
        3.1.2 美国大额存单市场发展的背景和原因第19-20页
        3.1.3 美国大额存单运行第20页
    3.2 日本大额存单经验借鉴第20-22页
        3.2.1 日本大额存单发展历程第20-21页
        3.2.2 日本大额存单市场发展背景和条件第21页
        3.2.3 日本大额存单运行第21-22页
    3.3 美国与日本大额存单发行比较第22页
    3.4 美国与日本大额存单运行的启示第22-23页
        3.4.1 大额定期存单的推出遵从循序渐进的过程第22-23页
        3.4.2 大额定期存单的运行依赖于可流通的二级市场第23页
        3.4.3 大额定期存单运行推进了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放开第23页
    3.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4章 我国大额存单产品发行现状分析及效果评价第24-37页
    4.1 我国大额存单重启的背景及意义第24-26页
        4.1.1 我国大额存单重启情况第24-26页
        4.1.2 我国大额存单推出现实意义第26页
    4.2 我国大额存单运行现状分析第26-31页
        4.2.1 大额存单顶层制度设计现状第26页
        4.2.2 商业银行发行主要特点及市场表现第26-31页
    4.3 我国大额存单运行绩效评价第31-34页
        4.3.1 指标构建第31-32页
        4.3.2 评价方法与过程第32-34页
        4.3.3 评价过程第34页
        4.3.4 评价结论第34页
    4.4 我国大额存单运行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第34-35页
        4.4.1 大额存单外部运行市场环境亟待改善第34-35页
        4.4.2 大额定期存单产品设计能力有待提升第35页
    4.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5章 我国大额存单产品运行改进探索第37-46页
    5.1 完善产品定价机制第37-41页
        5.1.1 产品定价方法的选用第37页
        5.1.2 完善固定利率产品定价机制第37-39页
        5.1.3 丰富浮动利率产品及加强定价管理第39-41页
    5.2 加强大额存单产品创新第41-42页
        5.2.1 大额存单本身产品创新第41-42页
        5.2.2 大额存单衍生产品创新第42页
    5.3 加强发行流通体系建设第42-43页
        5.3.1 转让功能与提前支取差异化功能设计第42页
        5.3.2 加快转让二级市场建设和第三方转让平台建设第42-43页
    5.4 促进运营保障体系能力提升第43-44页
        5.4.1 完善市场和服务监管机制第43页
        5.4.2 商业银行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第43-44页
    5.5 加强风险防范管理第44-46页
        5.5.1 加强流动性,以及利率风险管理第44页
        5.5.2 严控操作风险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第44-46页
第6章 总结第46-48页
    6.1 结论第46页
    6.2 政策与建议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个人筒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媒体环境下广州市涉警舆情的应对策略研究
下一篇:公益二型事业单位组织文化建设研究--以北海公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