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5页 |
1.1 汽车尾气处理国内外现状 | 第8-9页 |
1.2 Pd/CeO_2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9-12页 |
1.3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1.3.1 论文的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1.3.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5-20页 |
2.1 主要的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5-16页 |
2.1.1 实验所用的试剂 | 第15-1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6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6-17页 |
2.2.1 Pd/CeO_2-JZ-T系列样品的制备 | 第16-17页 |
2.2.2 Pd/CeO_2-GCD-T系列样品的制备 | 第17页 |
2.2.3 Pd/Ce_(0.95)Pr_(0.05)-T系列样品的制备 | 第17页 |
2.2.4 Pd/Al_2O_3-T系列样品的制备 | 第17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7-19页 |
2.3.1 N_2物理吸附 | 第17-18页 |
2.3.2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 | 第18页 |
2.3.3 CO脉冲化学吸附 | 第18页 |
2.3.4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18页 |
2.3.5 拉曼光谱表征(Raman) | 第18页 |
2.3.6 O_2程序升温氧化(O_2-TPO) | 第18-19页 |
2.4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储氧材料催化性能考察 | 第20-30页 |
3.1 引言 | 第20页 |
3.2 样品的催化活性与分散度 | 第20-23页 |
3.3 不同焙烧温度的Pd/CeO_2催化剂物相分析 | 第23-25页 |
3.4 催化剂的还原性能考察 | 第25-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氧化钯的载体效应研究 | 第30-46页 |
4.1 引言 | 第3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4.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31页 |
4.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1页 |
4.2.3 活性测试 | 第3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5页 |
4.3.1 CO催化活性 | 第31-34页 |
4.3.2 O_2程序升温吸附(O_2-TPO) | 第34-36页 |
4.3.3 拉曼光谱(Raman) | 第36-37页 |
4.3.4 样品织构分析 | 第37-43页 |
4.3.5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43-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气氛预处理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46-56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5.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6-47页 |
5.2.2 活性测试 | 第4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5页 |
5.3.1 催化剂的预处理步骤 | 第47-48页 |
5.3.2 H_2-TPR | 第48-49页 |
5.3.3 还原预处理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9-53页 |
5.3.4 催化剂高温活性考察 | 第53-54页 |
5.3.5 不同气氛预处理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