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TA的电流模式滤波器和振荡器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电流模式电路概述 | 第15-17页 |
1.2.1 电流模式电路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1.2.2 电流模式电路性能特点 | 第16-17页 |
1.2.3 电流模式电路发展概况 | 第17页 |
1.3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及其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3.1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概述 | 第17-18页 |
1.3.2 基于CDTA的电流模式滤波器 | 第18-19页 |
1.3.3 基于CDTA的电流模式振荡器 | 第19-20页 |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0-23页 |
1.4.1 本文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4.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3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1-23页 |
第2章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及滤波与振荡理论 | 第23-44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性能及结构 | 第23-26页 |
2.2.1 CDTA的电路符号及端口特性 | 第23-24页 |
2.2.2 第二代电流传输器及运算跨导放大器 | 第24-26页 |
2.3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的电路实现 | 第26-29页 |
2.3.1 基于BJT双极型管的CDTA电路 | 第26-27页 |
2.3.2 基于CMOS场效应管的CDTA电路 | 第27-28页 |
2.3.3 基于NMOS场效应管的CDTA电路 | 第28-29页 |
2.4 新型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 | 第29-34页 |
2.4.1 电流控制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 | 第29-30页 |
2.4.2 多输出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 | 第30-31页 |
2.4.3 改进型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 | 第31-32页 |
2.4.4 电流差分级联跨导放大器 | 第32-34页 |
2.5 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 第34-39页 |
2.5.1 受控源 | 第35-36页 |
2.5.2 放大器 | 第36页 |
2.5.3 加-减法器 | 第36-37页 |
2.5.4 积分器 | 第37-38页 |
2.5.5 有源模拟电阻 | 第38-39页 |
2.6 滤波与振荡电路理论 | 第39-43页 |
2.6.1 滤波器的定义与分类 | 第39-41页 |
2.6.2 振荡器的定义和分类 | 第41-42页 |
2.6.3 电流模式滤波与振荡电路 | 第42-43页 |
2.7 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基于CDTA的双二阶滤波器的设计 | 第44-54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双二阶滤波器设计原理 | 第45-47页 |
3.3 提出的基于CDTA的双二阶滤波器 | 第47-49页 |
3.4 灵敏度分析 | 第49-50页 |
3.5 仿真分析 | 第50-52页 |
3.6 与相关文献的比较 | 第52-53页 |
3.7 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基于CDTA的多相正弦振荡器的设计 | 第54-73页 |
4.1 引言 | 第54-55页 |
4.2 多相位振荡器设计原理 | 第55-57页 |
4.3 提出的基于CCDU的多相振荡器 | 第57-62页 |
4.3.1 电路设计及分析 | 第57-60页 |
4.3.2 电路仿真 | 第60-62页 |
4.3.3 性能比较 | 第62页 |
4.4 提出的基于CDCTA的多相振荡器 | 第62-72页 |
4.4.1 电路设计及分析 | 第63-65页 |
4.4.2 基于CDCTA的六相振荡器 | 第65-66页 |
4.4.3 非理想特性分析 | 第66-68页 |
4.4.4 电路仿真与实验 | 第68-71页 |
4.4.5 性能比较 | 第71-72页 |
4.5 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83页 |
附录 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学术科研活动)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