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8-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1 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 | 第11-12页 |
1.2 类受体蛋白激酶CrRLK1-L | 第12-16页 |
1.2.1 CrRLK1-L亚家族成员的克隆 | 第12-13页 |
1.2.2 CrRLK1-L亚家族成员的结构特点 | 第13-15页 |
1.2.3 拟南芥中CrRLK 1-L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拟南芥花粉发育的一般过程 | 第16-20页 |
1.3.1 小孢子的发生 | 第17-18页 |
1.3.2 雄配子体的发生及发育 | 第18-19页 |
1.3.3 花粉管的生长发育 | 第19-20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5页 |
2.1.1 拟南芥材料、菌株及质粒 | 第2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1.3 酶和试剂 | 第22-23页 |
2.1.4 培养基及缓冲液 | 第23-24页 |
2.1.5 生物信息学分析所需软件及数据库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7页 |
2.2.1 FER9 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 | 第25-26页 |
2.2.2 拟南芥组织总RNA提取及RT-PCR | 第26-28页 |
2.2.3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8-29页 |
2.2.4 农杆菌GV3101介导的拟南芥遗传转化方法 | 第29-31页 |
2.2.5 FER9组织表达模式的观察方法 | 第31-32页 |
2.2.6 FER9亚细胞定位的观察方法 | 第32-33页 |
2.2.7 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目的蛋白 | 第33-34页 |
2.2.8 质粒的大量提取方法 | 第34-35页 |
2.2.9 拟南芥雄配子体的观察 | 第35-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6页 |
3.1 FER9突变体的鉴定与分析 | 第37页 |
3.2 FER9突变体的遗传学分析 | 第37-39页 |
3.3 +/fer9雄配子体的观察与分析 | 第39-41页 |
3.4 +/fer9/qrt1双突变体植株的鉴定与观察 | 第41页 |
3.5 FER9组织表达模式分析 | 第41-43页 |
3.6 FER9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43-44页 |
3.7 +/fer9-1互补株系p1300-FER9pro::FER9的观察 | 第44页 |
3.8 +/fer9突变体植株的形态观察 | 第44-46页 |
4 讨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