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百萨偃麦草EST-SSR标记开发与染色体物理作图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植物转录组分析及基于RNA-seq的分子标记开发第11-16页
        1.1 转录组测序的概念与发展第11-13页
        1.2 转录组测序流程与数据分析第13-14页
        1.3 转录组测序的应用第14-15页
        1.4 基于RNA-seq的分子标记开发第15-16页
    2、小麦染色体工程的发展第16-19页
        2.1 小片段易位系的高效诱致与鉴定第17-18页
        2.2 染色体工程与外源染色体物理作图与目标基因精细定位第18-19页
    3 染色体基因组学研究第19-21页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第21-6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1-27页
        1.1 植物材料第21-23页
        1.2 转录组分析与EST-SSR标记开发第23-24页
        1.3 细胞学方法第24-26页
        1.4 分子标记分析第26-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63页
        2.1 小麦EST、gSSR标记在百萨偃麦草中的可转移性第27-29页
        2.2 百萨偃麦草转录组分析第29-31页
            2.2.1 测序、序列组装与注释第29-30页
            2.2.2 百萨偃麦草中EST-SSR的分布特征第30-31页
        2.3 百萨偃麦草EST-SSR标记开发与定位第31-37页
            2.3.1 EST-SSR标记开发第31-32页
            2.3.2 百萨偃麦草特异标记的筛选及其染色体定位第32-36页
            2.3.3 百萨偃麦草EST-SSR标记在其他物种中的可转移性第36-37页
        2.4 百萨偃麦草染色体5J结构变异体的诱致与物理作图第37-42页
            2.4.1 ph1b诱导第37-38页
            2.4.2 电离辐射诱导第38-39页
            2.4.3 物理作图第39-42页
        2.5 百萨偃麦草染色体6J结构变异体的诱致与物理作图第42-53页
            2.5.1 自发易位第42-44页
            2.5.2 ph1b诱导第44-48页
            2.5.3 电离辐射诱导第48-50页
            2.5.4 物理作图第50-53页
        2.6 百萨偃麦草Pin基因的克隆、定位与CAPS标记开发第53-59页
            2.6.1 百萨偃麦草Pin基因的CAPS标记开发与染色体区段定位第53-55页
            2.6.2 百萨偃麦草Pin基因的克隆与特征分析第55-59页
        2.7 百萨偃麦草ThbStpk基因的染色体区段定位第59-60页
        2.8 稳定易位系的表型分析第60-63页
    3 讨论第63-66页
        3.1 禾本科作物中EST-SSR的分布与含量比较第63页
        3.2 包含EST-SSR的百萨偃麦草EST序列分析第63-64页
        3.3 染色体物理作图、目标基因精细定位与种质创新第64-66页
全文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附表第75-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甘薯主栽品种品质分析与花青苷组分研究
下一篇:二化螟对性信息素及香根草中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