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混合动汽车再生制动简介 | 第11-12页 |
1.2 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汽车ABS系统简介 | 第13-14页 |
1.4 电液复合制动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1.5.1 本课题的来源和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5.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电液复合制动系统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20-44页 |
2.1 前后轴双电机驱动的CVT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方案 | 第20-21页 |
2.2 电液复合制动系统的硬件结构方案 | 第21-26页 |
2.2.1 传统制动系统ABS硬件结构分析 | 第21-23页 |
2.2.2 电液复合制动系统结构方案 | 第23-26页 |
2.3 电液复合制动系统关键部件的设计与参数匹配 | 第26-33页 |
2.3.1 电动真空助力泵的真空度的选取 | 第26-28页 |
2.3.2 制动主缸压力和流量计算 | 第28页 |
2.3.3 行程模拟器设计 | 第28-32页 |
2.3.4 回油泵流量和压力计算 | 第32-33页 |
2.3.5 高速开关阀控制器模型设计 | 第33页 |
2.4 压力协调系统关键元件仿真建模分析 | 第33-39页 |
2.4.1 高速开关阀系统仿真分析 | 第34-37页 |
2.4.2 真空助力器的建模分析 | 第37-38页 |
2.4.3 行程模拟器的建模分析 | 第38-39页 |
2.5 制动系统仿真与建模分析 | 第39-42页 |
2.5.1 基于AMESim物理模型的电液制动系统建模 | 第39-40页 |
2.5.2 电液复合制动系统的高速开关阀门调制频率的选取 | 第40-41页 |
2.5.3 电液复合制动系统的动态性能仿真 | 第41-4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3 混合动力汽车电液复合制动系统控制策略 | 第44-66页 |
3.1 混合动力汽车制动力分配和制动动力学分析 | 第44-49页 |
3.1.1 车轮制动动力学分析 | 第44-46页 |
3.1.2 整车制动动力学分析 | 第46-49页 |
3.2 混合动力汽车电液复合制动系统制动力控制策略 | 第49-57页 |
3.2.1 制动系统制动模式判别 | 第49-50页 |
3.2.2 前后轴制动力分配区间 | 第50-52页 |
3.2.3 电液复合制动系统软件方案 | 第52-53页 |
3.2.4 电液复合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策略 | 第53-57页 |
3.3 电液复合制动系统防抱死控制策略 | 第57-65页 |
3.3.1 防抱死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58-60页 |
3.3.2 基于逻辑门限的液压防抱死控制 | 第60-63页 |
3.3.3 再生制动模式下的防抱死控制策略 | 第63-6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4 基于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的电液复合制动系统建模 | 第66-88页 |
4.1 联合仿真技术和基本原理简介 | 第66-67页 |
4.2 基于AME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的结构方案 | 第67-69页 |
4.3 基于AMESim的混合动力汽车制动系统部件模型的建立 | 第69-81页 |
4.3.1 车辆十五自由度模型建立 | 第69-71页 |
4.3.2 电机模型 | 第71-74页 |
4.3.3 电池模型 | 第74-75页 |
4.3.4 CVT模型 | 第75-77页 |
4.3.5 车轮模型 | 第77-80页 |
4.3.6 数据采集模块 | 第80-81页 |
4.4 基于Simulink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模型 | 第81-85页 |
4.4.1 制动模式判别模型 | 第81-82页 |
4.4.2 制动力分配模型 | 第82页 |
4.4.3 CVT控制模型 | 第82-83页 |
4.4.4 ABS控制系统模型 | 第83-85页 |
4.5 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85-8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5 典型制动工况下整车制动性能的仿真分析 | 第88-114页 |
5.1 混合动力轿车再生制动仿真工况和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88-89页 |
5.1.1 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仿真工况和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88页 |
5.1.2 再生制动系统仿真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88-89页 |
5.2 典型制动工况下的仿真与分析 | 第89-113页 |
5.2.1 60km/h的初始车速下小强度制动工况仿真与分析 | 第89-93页 |
5.2.2 60km/h的初始车速中等强度制动工况仿真与分析 | 第93-97页 |
5.2.3 60km/h的初始车速变强度制动工况仿真与分析 | 第97-100页 |
5.2.4 40km/h的初始车速传统制动仿真与分析 | 第100-102页 |
5.2.5 低附路面ABS防抱死控制仿真与分析 | 第102-105页 |
5.2.6 中高附路面ABS防抱死控制仿真与分析 | 第105-108页 |
5.2.7 综合制动工况下的仿真与分析 | 第108-111页 |
5.2.8 循环工况下制动系统仿真与分析 | 第111-11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14-115页 |
6.2 展望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2页 |
附录 | 第122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目录 | 第122页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