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裂缝梁式结构的动力特性的研究 | 第10-12页 | 
| 1.2.2 裂缝的损伤诊断研究 | 第12-14页 |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 第2章 多工形截面裂缝梁的自由振动分析 | 第17-35页 | 
| 2.1 引言 | 第17页 | 
| 2.2 带裂缝的多工形截面梁动力特性求解方法 | 第17-24页 | 
| 2.2.1 多工形截面梁中裂缝引起的局部柔度 | 第17-19页 | 
| 2.2.2 多工形截面梁自振频率和振型的求解 | 第19-24页 | 
| 2.3 数值算例 | 第24-33页 | 
| 2.3.1 实验验证 | 第24-27页 | 
| 2.3.2 有限元验证 | 第27-30页 | 
| 2.3.3 裂缝参数对裂缝梁自振频率的影响 | 第30-3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3章 弹簧质量系统作用下多工形截面梁自由振动分析 | 第35-47页 | 
| 3.1 引言 | 第35页 | 
| 3.2 模型基础 | 第35-40页 | 
| 3.3 数值算例 | 第40-45页 | 
| 3.3.1 弹簧质量系统作用下悬臂梁的动力特性 | 第40-42页 | 
| 3.3.2 弹簧质量系统作用下简支梁的动力特性 | 第42页 | 
| 3.3.3 带弹簧支座的2-工形截面裂缝梁的数值模拟 | 第42-4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4章 裂缝梁诊断识别方法 | 第47-59页 | 
| 4.1 引言 | 第47页 | 
| 4.2 基于低阶振型的裂缝梁损伤诊断方法 | 第47-54页 | 
| 4.2.1 理论基础 | 第47-49页 | 
| 4.2.2 悬臂梁的裂缝损伤诊断 | 第49-51页 | 
| 4.2.3 线性弹簧和扭转弹簧支承梁的裂缝损伤诊断 | 第51-54页 | 
| 4.3 基于混合神经遗传算法的裂缝梁损伤诊断方法 | 第54-57页 | 
| 4.3.1 理论基础 | 第54-55页 | 
| 4.3.2 悬臂梁的裂缝损伤诊断 | 第55-5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5.1 结论 | 第59页 | 
| 5.2 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 后记和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