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3页 |
第一章 习近平科技为民思想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条件 | 第13-20页 |
一、习近平科技为民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 | 第13-15页 |
(二)马克思主义的民生观 | 第15-17页 |
二、习近平科技为民思想形成的现实条件 | 第17-20页 |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 第17-18页 |
(二)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 | 第18-19页 |
(三)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习近平科技为民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 第20-25页 |
一、习近平科技为民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一)科技发展为了人民 | 第20-21页 |
(二)科技创新依靠人民 | 第21-22页 |
(三)科技成果人民共享 | 第22页 |
二、习近平科技为民思想的特征 | 第22-25页 |
(一)是党的宗旨在科技发展中的丰富 | 第22-23页 |
(二)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科技工作中的探索 | 第23-24页 |
(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科技进步中的体现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习近平科技为民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中国的具体深入 | 第25-31页 |
一、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目的论的发展与深化 | 第25-27页 |
(一)建国初期以国防和政治建设为主要目的 | 第25页 |
(二)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主战场 | 第25-26页 |
(三)新时期以谋求人民幸福为中心 | 第26-27页 |
二、对马克思主义科技人才观的扩展与丰富 | 第27-28页 |
(一)科技进步要重视知识分子的地位 | 第27页 |
(二)科技发展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 第27-28页 |
(三)科技创新要坚持人民共建的原则 | 第28页 |
三、对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的进步与提升 | 第28-31页 |
(一)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和主要动力 | 第29页 |
(二)科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 第29页 |
(三)科技是满足人民需求的重要保障 | 第29-31页 |
第四章 习近平科技为民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生观在中国的现实推进 | 第31-36页 |
一、对马克思主义民生观逻辑起点的传承与升华 | 第31-33页 |
(一)从维持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到满足人的享受需要 | 第31-32页 |
(二)从满足人的享受需要到保障人的发展需要 | 第32页 |
(三)从保障人的发展需要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 第32-33页 |
二、对马克思主义民生观实现途径的继承与超越 | 第33-36页 |
(一)改革为民对革命为民的发展 | 第33页 |
(二)执政为民对改革为民的创新 | 第33-34页 |
(三)创新为民对执政为民的拓展 | 第34页 |
(四)科技为民对创新为民的深化 | 第34-36页 |
第五章 习近平科技为民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科技上的应用 | 第36-40页 |
一、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回应 | 第36-37页 |
(一)回答新的时代使命 | 第36页 |
(二)凝聚新的奋进力量 | 第36-37页 |
(三)构建新的工作目标 | 第37页 |
二、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 | 第37-40页 |
(一)贯彻落实新理念 | 第38页 |
(二)创新发展新道路 | 第38-39页 |
(三)助推实施新战略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