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清中期扬州学派唐宋八大家批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9-16页
    第一节 扬州学派的形成第9-11页
    第二节 清中期扬州学派唐宋八大家批评研究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第三节 清中期扬州学派唐宋八大家批评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第四节 本文研究扬州学派的时间范围与代表人物界定第14-16页
第一章 扬州学派的唐宋八大家批评第16-23页
    第一节 扬州学派唐宋八大家批评的共同特点第16-20页
        一、不辨训诂,疏于考据第16-17页
        二、忽视审美,缺乏美感第17-18页
        三、缺乏功底,空疏朴陋第18-19页
        四、化偶为奇,实为末流第19-20页
    第二节 扬州学派唐宋八大家批评的内部差异第20-23页
        一、以汪中为代表:否定中有肯定第21页
        二、以凌廷堪为代表:基本否定第21-23页
第二章 扬州学派批评唐宋八大家的实质第23-39页
    第一节 榈城派对唐宋八大家的推崇第23-27页
        一、文道关系:文以明道第24-25页
        二、文体选择:尊古抑骈第25-26页
        三、文章风格:雄健温和第26-27页
    第二节 扬州学派与桐城派的分歧第27-39页
        一、学术立场不一第28-32页
        二、文学志趣相异第32-39页
第三章 扬州学派唐宋八大家批评的影响第39-47页
    第一节 对晚清文论发展的影响第40-44页
        一、促进晚清文坛走向多样化第40-42页
        二、促使经世文论趋向高潮第42-44页
    第二节 对桐城派后学的影响第44-47页
        一、促使桐城派后学古文理论的自我调整第44-45页
        二、促进桐城派后学古文写作趋向骈散合流第45-47页
结语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南朝陈代辞赋
下一篇:华莱士·史蒂文斯随笔翻译实践报告--以对史蒂文斯书信的评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