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1.1 基本概念阐述 | 第16-18页 |
1.1.1 体验式经济与服务经济 | 第16-17页 |
1.1.2 乡村旅游 | 第17页 |
1.1.3 体验式旅游 | 第17-18页 |
1.1.4 体验式乡村旅游 | 第18页 |
1.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1.2.1 体验式经济理论 | 第18-19页 |
1.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9-20页 |
1.2.3 环境心理学理论 | 第20页 |
1.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8页 |
1.3.1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第20-25页 |
1.3.2 国内外体验式旅游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28-32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28-29页 |
2.1.1 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 | 第28页 |
2.1.2 传统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 | 第28页 |
2.1.3 人们需求的转变导致旅游方式的转变 | 第28-29页 |
2.1.4 体验式旅游到来的必然性 | 第29页 |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9-30页 |
2.2.1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2.2.2 研究意义 | 第29-30页 |
2.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30-31页 |
2.3.1 研究的内容 | 第30页 |
2.3.2 研究的方法 | 第30-31页 |
2.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游客体验的乡村旅游规划基础研究 | 第32-47页 |
3.1 基于游客体验的乡村旅游相关分析 | 第32-35页 |
3.1.1 体验式乡村旅游与传统乡村旅游比较分析 | 第32-33页 |
3.1.2 基于游客体验的乡村旅游特性分析 | 第33页 |
3.1.3 基于游客体验的乡村旅游分类研究 | 第33-35页 |
3.1.4 基于游客体验的乡村旅游体验层次分析 | 第35页 |
3.2 基于游客体验的乡村旅游规划相关分析 | 第35-38页 |
3.2.1 规划的ASEB研究法 | 第35-36页 |
3.2.2 规划原则 | 第36-37页 |
3.2.3 规划的要素分析 | 第37-38页 |
3.3 游客旅游体验的相关案例分析 | 第38-47页 |
3.3.1 黟县碧山村旅游体验分析 | 第38-40页 |
3.3.2 莫干山裸心谷旅游体验分析 | 第40-43页 |
3.3.3 汤山锁石村旅游体验分析 | 第43-45页 |
3.3.4 游客体验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规划现存问题总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基于游客体验的乡村旅游规划内容与方法 | 第47-70页 |
4.1 表层体验——基于游客视觉体验的乡村景观规划 | 第47-60页 |
4.1.1 视线走廊的设计 | 第47-48页 |
4.1.2 自然景观的维护 | 第48-51页 |
4.1.3 建筑风貌的规划 | 第51-56页 |
4.1.4 公共设施的完善 | 第56-60页 |
4.2 中层体验——基于游客运动觉体验的乡村旅游活动策划 | 第60-65页 |
4.2.1 乡村旅游活动策划的原则 | 第60-61页 |
4.2.2 乡村旅游活动要素设计 | 第61-62页 |
4.2.3 乡村旅游活动开发步骤 | 第62-64页 |
4.2.4 乡村旅游活动景点交通流线组织 | 第64-65页 |
4.3 深层体验——基于游客心理体验的乡村旅游意境塑造 | 第65-70页 |
4.3.1 意境营造——体验情景的布置 | 第65-68页 |
4.3.2 意境烘托——游客情绪的诱发 | 第68-69页 |
4.3.3 意境形成——游客情感的触动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实践案例——金寨县望春谷乡村旅游示范区规划 | 第70-88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70-75页 |
5.1.1 项目背景 | 第70-71页 |
5.1.2 项目区位分析 | 第71-73页 |
5.1.3 项目现状 | 第73页 |
5.1.4 项目调研情况介绍 | 第73-74页 |
5.1.5 项目发展的ASEB分析 | 第74-75页 |
5.2 表层体验——望春谷的视觉景观营造 | 第75-82页 |
5.2.1 自然景观的维护 | 第75-79页 |
5.2.2 建筑风貌的规划 | 第79-81页 |
5.2.3 公共设施的完善 | 第81-82页 |
5.3 中层体验——望春谷的活动策划 | 第82-86页 |
5.3.1 进行客源分析,准确市场定位 | 第82-83页 |
5.3.2 挖掘体验文化,提炼体验主题 | 第83-84页 |
5.3.3 策划体验活动,打造体验设施 | 第84-85页 |
5.3.4 增加管理机制,开发营销策略 | 第85页 |
5.3.5 望春活动景点交通流线组织 | 第85-86页 |
5.4 深层体验——望春谷的体验意境塑造 | 第86-88页 |
5.4.1 意境营造 | 第86页 |
5.4.2 意境烘托 | 第86-87页 |
5.4.3 意境形成 | 第87-8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88-90页 |
6.1 结论 | 第88-89页 |
6.2 讨论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附录一 | 第94-96页 |
附录二 | 第96-98页 |
个人简介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