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 相关研究文献分析 | 第14-17页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页 |
1.3.1 出版物二维码 | 第17页 |
1.3.2 出版元数据 | 第17页 |
1.3.3 编码标识体系 | 第17页 |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出版物二维码编码标识体系构建需求 | 第20-27页 |
2.1 高质量发展提出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 第20页 |
2.2 市场和技术发展对二维码规范化的诉求 | 第20-22页 |
2.2.1 出版物市场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 第20-21页 |
2.2.2 出版业二维码应用的推动因素 | 第21-22页 |
2.3 相关标准对出版物二维码应用的要求 | 第22-23页 |
2.3.1 《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对出版行业的发展影响 | 第22页 |
2.3.2 《中国标准关联标识符(ISLI)》标准对信息关联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3 《MPR出版物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对出版物二维码应用的借鉴意义 | 第23页 |
2.4 出版物二维码编码标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2.4.1 对知识服务中知识关联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2.4.2 对内容安全的必要性 | 第24页 |
2.4.3 对出版企业内容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2.4.4 对出版市场规范化运行的必要性 | 第25页 |
2.5 出版物二维码应用的市场基础 | 第25-27页 |
2.5.1 全球纸质出版物增长的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2.5.2 市场上QR码的专利问题分析 | 第26-27页 |
3 出版物二维码链接数字资源应用分析 | 第27-37页 |
3.1 出版物二维码链接数字资源应用状况 | 第27-31页 |
3.1.1 二维码在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3.1.2 二维码在期刊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3.1.3 二维码在报业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3.2 出版物二维码链接在线内容的应用场景 | 第31-33页 |
3.2.1 作为纸屏内容链接的应用 | 第31-32页 |
3.2.2 作为营销渠道的应用 | 第32页 |
3.2.3 作为链接第三方平台的应用 | 第32-33页 |
3.2.4 作为校验信息查询的应用 | 第33页 |
3.3 出版物二维码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 第33-37页 |
3.3.1 出版物由一维条码向二维码发展 | 第33-34页 |
3.3.2 手机识读二维码普遍应用 | 第34页 |
3.3.3 由线下条码应用向二维码线上线下应用 | 第34页 |
3.3.4 由行业企业为主体的应用转向个人应用 | 第34-35页 |
3.3.5 由静态转向互联互通的动态应用 | 第35页 |
3.3.6 由数据编码结构向网址编码结构的编码模式应用 | 第35-37页 |
4 出版物二维码编码标识体系的应用服务考量 | 第37-47页 |
4.1 出版物二维码不同层面应用服务对象需求 | 第37-38页 |
4.1.1 政府层面的应用管理需求 | 第37-38页 |
4.1.2 行业层面的应用管理需求 | 第38页 |
4.1.3 企业层面的应用管理需求 | 第38页 |
4.2 出版物二维码编码标识体系应用考量 | 第38-40页 |
4.2.1 宏观层面的诉求 | 第39-40页 |
4.2.2 构建微观层面的诉求 | 第40页 |
4.3 与“基于二维码关联的融合出版物标准研究”课题对比分析 | 第40-42页 |
4.3.1 研究侧重点分析 | 第41页 |
4.3.2 研究思路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4.4 出版物二维码应用编码体系的数据结构构建 | 第42-43页 |
4.4.1 建立出版行业完整的编码标识体系 | 第42-43页 |
4.4.2 ISBN一维条码编码结构对建立出版行业编码体系基础价值 | 第43页 |
4.5 ISLI与商品二维码编码标识体系的借鉴分析 | 第43-47页 |
4.5.1 ISLI编码体系顶层框架结构的借鉴价值 | 第43-44页 |
4.5.2 《国家商品二维码》编码体系的网址结构编码的借鉴价值 | 第44-47页 |
5 出版物二维码编码标识体系构建设想思路 | 第47-53页 |
5.1 出版物二维码编码规则设计原则 | 第47-49页 |
5.1.1 开放共享、互联互通 | 第47页 |
5.1.2 实用性、前沿性 | 第47-48页 |
5.1.3 满足政府、企业、行业诉求 | 第48页 |
5.1.4 普遍性应用 | 第48页 |
5.1.5 形成新闻出版领域完整解决方案 | 第48-49页 |
5.2 出版物二维码编码标识管理路径构建分析 | 第49-52页 |
5.2.1 国家统一与企业自定义的出版物网址数据结构体系 | 第49-50页 |
5.2.2 基于现行ISLI、ISBN一维编码升级 | 第50-52页 |
5.3 构建路径的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5.3.1 网址编码结构的编码模式 | 第52页 |
5.3.2 应用基础 | 第52-53页 |
6 建构出版物二维码编码标识体系的建议 | 第53-57页 |
6.1 政府层面 | 第53-54页 |
6.1.1 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 | 第53页 |
6.1.2 建立行业内二维码应用的主要监测指标 | 第53-54页 |
6.2 行业层面 | 第54-55页 |
6.2.1 拓宽出版产品二维码应用的类别、创新应用形式 | 第54-55页 |
6.2.2 加强出版单位对二维码应用重视程度 | 第55页 |
6.3 企业层面 | 第55-57页 |
6.3.1 企业内部二维码使用的责任落实、管理机制 | 第56页 |
6.3.2 建立企业内二维码链接后台数据平台 | 第56页 |
6.3.3 实现企业内二维码数据的可追踪、可视化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