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4页
        1.2.1 UHPC的发展历程及RPC的问世第10-12页
        1.2.2 现代土木工程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建筑材料第12-14页
    1.3 国内外RPC研究与应用现状第14-20页
        1.3.1 原材料替代制备及力学性能第14-16页
        1.3.2 水化及微结构第16-17页
        1.3.3 收缩及耐久性第17-18页
        1.3.4 工程应用现状第18-19页
        1.3.5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9-20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0-22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2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2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第22-27页
    2.1 原材料第22-24页
        2.1.1 水泥第22页
        2.1.2 硅灰第22-23页
        2.1.3 磨细石英粉第23页
        2.1.4 石英砂第23页
        2.1.5 钢纤维第23页
        2.1.6 高效减水剂第23页
        2.1.7 拌合水第23-24页
    2.2 试验仪器与设备第24页
    2.3 试件制备第24-25页
    2.4 测试分析方法第25-27页
        2.4.1 抗折抗压强度第25页
        2.4.2 抗拉性能第25页
        2.4.3 X射线衍射分析第25-26页
        2.4.4 ~(29)Si固体核磁共振第26页
        2.4.5 场发射扫描电镜第26-27页
第3章 活性粉末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第27-43页
    3.1 基准配合比的确定第27-28页
    3.2 配合比参数变化对RPC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第28-35页
        3.2.1 水胶比第29-30页
        3.2.2 胶凝材料组成第30-32页
        3.2.3 砂灰比第32-34页
        3.2.4 钢纤维体积率第34-35页
    3.3 热养护制度对RPC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第35-37页
        3.3.1 热养护恒温温度第36页
        3.3.2 热养护恒温时间第36-37页
    3.4 钢纤维体积率对RPC抗拉性能的影响第37-41页
        3.4.1 试验结果第38-40页
        3.4.2 受拉破坏形态第40页
        3.4.3 钢纤维阻裂、增强增韧机理探讨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活性粉末混凝土水化硬化机理及微结构研究第43-82页
    4.1 RPC的水化硬化第43-52页
        4.1.1 XRD第44-47页
        4.1.2 ~(29)SiNMR第47-52页
    4.2 RPC的微观结构特征第52-76页
        4.2.1 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第52-56页
        4.2.2 界面薄弱区域形貌第56-59页
        4.2.3 RPC硬化浆体的BSE-EDS分析第59-65页
        4.2.4 基于BSE-IA技术的RPC硬化浆体定量分析第65-76页
    4.3 RPC的水化硬化机理及微结构形成第76-80页
    4.4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5页
    5.1 结论第82-83页
    5.2 展望第83-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3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研究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P神经网络的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下一篇:门户网站科普频道的内容设置研究--以新浪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