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蜀南地区大塔场构造茅口组储层及含气性预测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18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碳酸盐岩研究发展历程及现状第11-12页
        1.2.2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及流体识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完成工作量第15-1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15-16页
        1.3.3 完成工作量第16-17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17-18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8-24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18-19页
    2.2 构造特征第19-20页
    2.3 沉积特征第20-24页
第3章 精细构造解释第24-46页
    3.1 茅口组地震资料品质分析第24页
    3.2 精细时深标定及构造解释第24-34页
        3.2.1 反射层位标定第25-29页
        3.2.2 主要反射层波阻特征第29-30页
        3.2.3 精细构造解释第30-34页
    3.3 时深转换及构造成图第34-35页
    3.4 现今构造特征及断层特征第35-46页
第4章 岩溶储层正演模拟第46-66页
    4.1 基于波动方程理论的正演模拟技术第46-50页
    4.2 大塔场地区岩溶型储层地质模型建立与正演模拟第50-64页
        4.2.1 溶蚀孔洞地质模型建立与正演模拟第51-59页
        4.2.2 微裂缝系统及缝洞体地质模型建立与正演模拟第59-61页
        4.2.3 研究区实际钻探剖面正演模拟第61-64页
    4.3 正演模拟结果小结第64-66页
第5章 茅口组储层特征分析第66-78页
    5.1 茅口组储层纵向分布分析第66-69页
    5.2 岩电特征与地震反射特征分析第69-78页
第6章 茅口组储层预测研究第78-87页
    6.1 叠后反演储层预测第78-83页
        6.1.1 基于分形建模的多次地震迭代叠后反演技术第78-80页
        6.1.2 叠后反演效果分析第80-83页
    6.2 储层平面分布规律研究第83-87页
第7章 茅口组裂缝预测研究第87-110页
    7.1 叠后相干检测第87-91页
        7.1.1 相干检测基本原理第87-88页
        7.1.2 相干检测效果分析第88-91页
    7.2 叠后不连续检测技术第91-95页
        7.2.1 不连续性检测技术基本原理第91页
        7.2.2 不连续性检测效果分析第91-95页
    7.3 叠后应力场模拟第95-99页
        7.3.1 应力场模拟技术原理第95-97页
        7.3.2 大塔场茅口组应用效果分析第97-99页
    7.4 叠前方位各向异性裂缝检测第99-106页
        7.4.1 方位各向异性裂缝检测原理第99-102页
        7.4.2 叠前方位角划分第102-104页
        7.4.3 叠前裂缝预测效果分析第104-106页
    7.5 不同裂缝预测技术优选第106-110页
第8章 茅口组含气性检测第110-117页
    8.1 基于低频增量属性的含气性预测第110-114页
        8.1.1 低频增量技术原理第110-111页
        8.1.2 大塔场地区低频增量预测结果分析第111-114页
    8.2 AVO属性分析技术第114-117页
        8.2.1 AVO技术原理第114-115页
        8.2.2 大塔场地区流体因子预测结果分析第115-117页
第9章 有利区及建议井位优选第117-121页
结论第121-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土塬不同林龄苹果园蒸散分割及土壤水动态特征研究
下一篇:广泛存在于初级感觉皮层中的沉默型跨模态信息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