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中国传统园林观法研究

致谢第4-7页
摘要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起因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5 技术路线第13页
    1.6 创新点第13页
    1.7 现代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第13-1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5-23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5-20页
        2.1.1 中国传统园林第15页
        2.1.2 观法第15-16页
        2.1.3 置景器第16页
        2.1.4 连景器第16-17页
        2.1.5 观景器第17-19页
        2.1.6 模件第19-20页
        2.1.7 现代园林第20页
    2.2 相关理论研究第20-23页
        2.2.1 观法相关理论研究第20-21页
        2.2.2 模件相关理论研究第21-23页
第三章 两种园林观法体系分析第23-45页
    3.1 两种园林观法体系概况第23-36页
        3.1.1 基于园林组成要素的现代观法体系第23-27页
        3.1.2 基于传统园林构成要素的传统观法体系第27-36页
    3.2 两种观法体系的比较第36-45页
        3.2.1 两种观法体系概念的严谨性比较第36页
        3.2.2 两种观法体系要素的互成性比较第36-38页
        3.2.3 两种观法体系哲学的思维比较第38-40页
        3.2.4 中西观法体系的心智比较第40-42页
        3.2.5 两种观法体系追求的境界比较第42-44页
        3.2.6 两种观法体系思维与传统的对接第44页
        3.2.7 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传统园林观法的现代转换第45-50页
    4.1 两种观法的要素转换第45-46页
    4.2 传统园林观法构成要素的文本化转换第46-47页
    4.3 传统园林观法构成要素的模件化转换第47-49页
    4.4 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传统园林观法理论现代化应用案例分析与实践第50-59页
    5.1 苏州博物馆新馆第50-51页
    5.2 红砖美术馆第51-53页
    5.3 北京园博会作品“步移景异”第53-55页
    5.4 传统观法理论实践——某公园设计案例分析第55-58页
    5.5 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现代园林应该从传统园林中传承什么第59-60页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第60-62页
    7.1 结论第60页
    7.2 不足第60-61页
    7.3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ABSTRACT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典型下垫面空间布局对城市降雨径流的影响--以漯河市为例
下一篇:嵩山玄天庙村禅意民宿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