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1.1 生物质简介 | 第15-17页 |
1.1.1 生物质概念 | 第15页 |
1.1.2 生物质能 | 第15页 |
1.1.3 生物质的利用 | 第15-17页 |
1.2 锂离子电池 | 第17-21页 |
1.2.1 工作原理介绍 | 第17-18页 |
1.2.2 优点与应用 | 第18页 |
1.2.3 负极材料 | 第18-21页 |
1.3 超级电容器 | 第21-23页 |
1.3.1 工作原理及分类 | 第21-22页 |
1.3.2 电极材料 | 第22-23页 |
1.4 生物质基炭材料 | 第23-27页 |
1.4.1 生物质基炭材料简介 | 第23-24页 |
1.4.2 生物质基炭材料制备方法 | 第24-26页 |
1.4.3 生物质基炭材料的应用 | 第26-27页 |
1.5 本课题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9-39页 |
2.1 实验原料及化学试剂 | 第29-30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9-30页 |
2.1.2 化学试剂 | 第30页 |
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2.3.1 多孔炭材料的制备 | 第31页 |
2.3.2 网络结构的超薄炭纳米片的制备 | 第31-32页 |
2.4 样品表征设备与方法 | 第32-34页 |
2.4.1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32页 |
2.4.2 拉曼光谱测试(Raman) | 第32-33页 |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3页 |
2.4.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3页 |
2.4.5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 第33页 |
2.4.6 比表面及孔分布测试(BET) | 第33页 |
2.4.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33-34页 |
2.5 电化学测试 | 第34-39页 |
2.5.1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性能测试 | 第34-35页 |
2.5.2 超电容电极材料性能测试 | 第35-39页 |
第三章 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9-55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9-53页 |
3.2.1 炭化温度对多孔炭材料形貌与结构的影响 | 第39-45页 |
3.2.2 储锂性能 | 第45-49页 |
3.2.3 电容性能 | 第49-5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交联网状结构超薄炭纳米片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55-77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5-75页 |
4.2.1 炭化温度对交联网状结构超薄炭纳米片形貌与结构的影响 | 第55-64页 |
4.2.2 储锂性能 | 第64-71页 |
4.2.3 电容性能 | 第71-7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 第77-81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77-78页 |
5.2 工作创新点 | 第78-79页 |
5.3 工作建议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7-89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9-91页 |
附件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