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吸氢在氢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 第12-14页 |
1.1.1 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 | 第12页 |
1.1.2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分类及优势 | 第12-13页 |
1.1.3 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1.4 燃料电池的研究意义及发展前景 | 第14页 |
1.2 吸氢在储氢材料中的应用 | 第14-17页 |
1.2.1 储氢的方式 | 第14-15页 |
1.2.2 储氢材料的分类、优缺点及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3 储氢材料的研究意义及发展前景 | 第17页 |
1.3 氢在电化学析氢反应中对二维材料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17-19页 |
1.4 氢对二维材料电子性质的调控作用 | 第19-20页 |
1.5 氢对二维材料磁性的调控作用 | 第20页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意义 | 第20-22页 |
第2章 理论方法 | 第22-28页 |
2.1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2页 |
2.2 结合能的定义与计算 | 第22-23页 |
2.3 ACI-NEB方法计算扩散势垒 | 第23-25页 |
2.4 Bader电荷分析 | 第25-26页 |
2.5 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 | 第26-28页 |
第3章 第一性原理研究氢化和质子化单层六方氮化硼的不同性质 | 第28-40页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3.2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2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第一性原理研究氢化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的稳定性 | 第40-49页 |
4.1 引言 | 第40-41页 |
4.2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参与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基金项目目录 | 第60-61页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学术会议目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