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岩土体抗剪强度参数选取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常用确定方法 | 第14-15页 |
1.3.2 岩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反演方法 | 第15-18页 |
1.4 滑坡防治技术概述 | 第18-19页 |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2页 |
第2章 汝郴高速公路K639+675~835段滑坡成因分析及监测 | 第22-42页 |
2.1 研究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 第22-24页 |
2.1.1 工程概述 | 第22页 |
2.1.2 区域地质构造 | 第22页 |
2.1.3 地层岩性特征 | 第22-23页 |
2.1.4 水文气象条件 | 第23-24页 |
2.2 滑坡特征及成因分析 | 第24-27页 |
2.2.1 滑坡规模边界形态特征 | 第24-26页 |
2.2.2 路基变形分区 | 第26页 |
2.2.3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 第26-27页 |
2.3 滑坡监测及分析 | 第27-40页 |
2.3.1 监测方案 | 第27-28页 |
2.3.2 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28-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室内测试及反演 | 第42-58页 |
3.1 概述 | 第42页 |
3.2 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室内试验研究 | 第42-51页 |
3.2.1 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 第42-45页 |
3.2.2 滑带土直剪试验 | 第45-46页 |
3.2.3 滑带土三轴试验 | 第46-48页 |
3.2.4 滑带土环剪试验 | 第48-50页 |
3.2.5 滑带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现场测试 | 第50-51页 |
3.3 基于极限平衡法的滑带土综合抗剪强度参数反演分析 | 第51-57页 |
3.3.1 传递系数法 | 第51-52页 |
3.3.2 反分析基本原理 | 第52-53页 |
3.3.3 两剖面联立反演分析 | 第53-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基于AGA-SVM模型滑坡土层参数反演 | 第58-72页 |
4.1 概述 | 第58页 |
4.2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 | 第58-62页 |
4.2.1 支持向量机概述 | 第58-59页 |
4.2.2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机 | 第59-60页 |
4.2.3 边坡位移和土层力学参数的自适应算法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 | 第60-62页 |
4.3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4.4 计算组合方案设计 | 第63-67页 |
4.5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SVM参数反演 | 第67-70页 |
4.6 反演参数的有效性检验 | 第70-7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汝郴高速公路K639+675~835段滑坡处治 | 第72-90页 |
5.1 概述 | 第72页 |
5.2 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值综合分析 | 第72-73页 |
5.3 稳定计算分析 | 第73-76页 |
5.3.1 计算过程 | 第73页 |
5.3.2 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 第73-75页 |
5.3.3 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 | 第75-76页 |
5.4 处治方案选择 | 第76-88页 |
5.4.1 抢险方案比选 | 第76-77页 |
5.4.2 深层滑动面加固方案比选 | 第77-78页 |
5.4.3 浅层层滑动面加固方案比选 | 第78页 |
5.4.4 最终综合治理方案 | 第78-80页 |
5.4.5 加固设计验算 | 第80-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附录 A (11水平12因素的正交设计表) | 第98-101页 |
附录 B (观测点水平位移的训练样本集) | 第101-104页 |
附录 C (AGA~SVM算法程序) | 第104-108页 |
附录 D (加固设计施工图)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