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1-13页 |
前言 | 第13-23页 |
第一部分 外周血白细胞DNA甲基化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 | 第13-21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3-19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血常规炎性指标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 | 第21-23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21-22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22-23页 |
第一部分 外周血白细胞DNA甲基化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 | 第23-75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23-30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1.1.2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1.1.2.1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24页 |
1.1.2.2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 第24-25页 |
1.1.2.3 外周静脉血内白细胞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1.1.2.4 亚硫酸氢盐转化 | 第26-27页 |
1.1.2.5 构建基因组甲基化图谱 | 第27页 |
1.1.2.6 CpG位点验证 | 第27-29页 |
1.1.3 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1.2 结果 | 第30-64页 |
1.2.1 第一研究阶段全基因组甲基化检测分析研究结果 | 第30-39页 |
1.2.2 验证阶段的DNA甲基化检测分析研究结果 | 第39-50页 |
1.2.3 卵巢癌疾病风险ROC曲线 | 第50-57页 |
1.2.4 基因通路富集分析研究结果 | 第57-60页 |
1.2.5 差异甲基化位点与血液常规化验关联分析结果 | 第60-64页 |
1.3 讨论 | 第64-74页 |
1.4 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二部分 血常规炎性指标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 | 第75-110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75-76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75-76页 |
2.1.2 研究方法 | 第76页 |
2.2 结果 | 第76-104页 |
2.2.1 患者的人口学基本资料 | 第76-77页 |
2.2.2 卵巢癌和良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 第77页 |
2.2.3 卵巢癌组与良性肿瘤组间指标对比分析 | 第77-79页 |
2.2.4 血常规指标与卵巢癌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 第79-83页 |
2.2.5 鉴别卵巢癌及卵巢良性肿瘤的标志物模型 | 第83-84页 |
2.2.6 鉴别早期卵巢癌及卵巢良性肿瘤的标志物模型 | 第84-85页 |
2.2.7 鉴别晚期卵巢癌及卵巢良性肿瘤的标志物模型 | 第85页 |
2.2.8 鉴别绝经前人群卵巢癌的标志物模型 | 第85-86页 |
2.2.9 鉴别绝经后人群卵巢癌的标志物模型 | 第86-98页 |
2.2.10 联合多个炎性指标鉴别卵巢癌及卵巢良性肿瘤的标志物模型 | 第98-104页 |
2.3 讨论 | 第104-109页 |
2.4 小结 | 第109-110页 |
全文结论 | 第110-11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3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30-131页 |
综述 | 第131-152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144-152页 |
致谢 | 第152-154页 |
个人简历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