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虚假陈述中交易因果关系探究--以新三板因果关系推定问题为例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我国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诉讼实践现状与困境 | 第16-23页 |
第一节 我国法律法规现状与实践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大成基金诉银广夏案”案引发争议 | 第17-20页 |
一、“大成基金诉银广夏案”案情简介 | 第18页 |
二、“大成基金诉银广夏案”争议焦点 | 第18-20页 |
第三节 新三板市场证券虚假陈述因果关系认定问题 | 第20-23页 |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下市场有效性之争 | 第20-21页 |
二、专业投资者的举证责任问题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欺诈市场理论概述 | 第23-28页 |
第一节 欺诈市场理论渊源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欺诈市场理论基本内容与市场前提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欺诈市场理论的价值考量 | 第26-28页 |
一、证券法的立法宗旨 | 第26-27页 |
二、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新三板市场的有效性与投资者的特殊性 | 第28-41页 |
第一节 新三板市场整体规模与活跃度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新三板做市商效率有限 | 第29-34页 |
一、做市转让交易有限 | 第30-31页 |
二、单只股票做市商数量有限 | 第31-34页 |
第三节 新三板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备 | 第34-38页 |
一、法律体系不完备 | 第35-37页 |
二、法律责任不明显 | 第37-38页 |
第四节 新三板市场投资者的特殊性 | 第38-41页 |
一、投资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 第38-39页 |
二、投资者具备一定的举证能力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新三板市场不适用交易因果关系推定的合理性 | 第41-44页 |
第一节 市场有效性决定理论基础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实现投资者与责任者利益平衡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助力新三板市场专业化发展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