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催化臭氧氧化降解三氯乙烯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8页
    1.1 VOCs概述第14页
    1.2 三氯乙烯概述第14-16页
        1.2.1 三氯乙烯概念第14-15页
        1.2.2 三氯乙烯的来源及危害第15-16页
    1.3 VOCs处理技术第16-23页
        1.3.1 吸附法第17-18页
        1.3.2 吸收法第18页
        1.3.3 等离子体法第18-19页
        1.3.4 生物法第19-21页
        1.3.5 燃烧法第21页
        1.3.6 催化氧化法第21-23页
    1.4 催化剂研究第23-26页
        1.4.1 催化剂载体第23-25页
        1.4.2 贵金属催化剂第25页
        1.4.3 过渡金属催化剂第25-26页
    1.5 催化臭氧氧化反应的机理第26-27页
        1.5.1 氧自由基氧化机理第26页
        1.5.2 羟基自由基氧化机理第26-27页
    1.6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7-28页
        1.6.1 研究目的第27页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7-28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8-38页
    2.1 实验材料和设备第28-30页
    2.2 催化反应装置和分析方法第30-33页
        2.2.1 催化反应装置第30-31页
        2.2.2 分析方法第31-33页
    2.3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第33-35页
        2.3.1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33-34页
        2.3.2 催化剂的表征手段第34-35页
    2.4 稳定性实验第35-36页
    2.5 空白实验第36-38页
第三章 催化剂制备及活性评价第38-62页
    3.1 双组分过渡金属催化剂活性比较第38-45页
        3.1.1 不同活性组分催化剂催化效率比较第38-40页
        3.1.2 不同活性组分催化剂CO_2选择性比较第40-41页
        3.1.3 催化剂的表征第41-45页
    3.2 添加助剂Ce后催化剂的活性比较第45-52页
        3.2.1 添加Ce后催化剂催化效率的比较第45-47页
        3.2.2 添加助剂后催化剂CO_2选择性比较第47-48页
        3.2.3 催化剂的表征第48-52页
    3.3 不同锰铜负载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2-60页
        3.3.1 不同锰铜负载量对催化效率的影响第52-55页
        3.3.2 不同锰铜负载量对CO_2选择性的影响第55页
        3.3.3 催化剂的表征第55-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湿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及催化剂的活化第62-70页
    4.1 相对湿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第62-66页
        4.1.1 相对湿度对催化效率的影响第62-64页
        4.1.2 相对湿度对CO_2选择性的影响第64页
        4.1.3 相对湿度对O_3分解率的影响第64-66页
    4.2 催化剂的活化第66-69页
        4.2.1 催化剂的活化对催化效率的影响第66-67页
        4.2.2 催化剂的活化对CO_2选择性的影响第67-68页
        4.2.3 催化剂的活化对O_3分解率的影响第68-69页
    4.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三氯乙烯降解产物分析及机理探究第70-74页
    5.1 三氯乙烯降解产物分析第70-71页
        5.1.1 红外光谱表征第70-71页
        5.1.2 反应产物中氯元素的测定第71页
    5.2 三氯乙烯降解机理的探究第71-72页
    5.3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6.1 结论第74-75页
    6.2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致谢第82-84页
研究成果第84-86页
导师与作者简介第86-88页
附件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亚铁络合吸收—硫自养生物还原耦合脱除NO实验研究
下一篇:3DBER-S工艺深度脱氮除磷效果的优化及其微生物群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