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复观对庄子的“再发现”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二章 徐复观其人其思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徐复观的庄子情结 | 第16-21页 |
第二节 徐复观的时代课题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徐复观对庄子的“初发现” | 第24-35页 |
第一节 对老庄“道德论”的创造性解读 | 第24-27页 |
一、对老子“道”“德”的新解 | 第24-26页 |
二、对庄子“道”“德”的读解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对老庄予以“心性论”的改造 | 第27-31页 |
一、对老子客观之道的批评 | 第27-29页 |
二、对庄子“虚静之心”的阐发 | 第29-31页 |
第三节 对道家人生境界的拓展 | 第31-35页 |
第四章 徐复观对庄子的“再发现” | 第35-44页 |
第一节 庄子之道与艺术的关联 | 第35-38页 |
一、共同祈向:自由 | 第35-36页 |
二、共同要求:无用 | 第36-38页 |
第二节 虚静之心与艺术精神的联系 | 第38-42页 |
一、以纯知觉阐明虚静之心的作用 | 第38-39页 |
二、借现象学论证艺术精神的根源 | 第39-42页 |
第三节 儒道艺术化人生境界的同异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徐复观的庄子“再发现”的意义 | 第44-50页 |
第一节 学术史上的意义:开创庄学美学研究的新路径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思想史上的意义:“解千载之惑” | 第45-47页 |
第三节 现实层面的意义:人生的安顿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