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引言 | 第9-14页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单螺杆泵举升工艺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1.3 单螺杆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1-14页 |
1.1.4 单螺杆泵采油技术的优点 | 第14页 |
1.2 单螺杆泵采油的技术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单螺杆泵采油所面临的问题 | 第14-15页 |
1.2.2 单螺杆泵采油技术进展 | 第15-17页 |
1.3 单螺杆泵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3.1 传统单螺杆泵内部流场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2 全金属单螺杆泵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1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2 本文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全金属单螺杆泵的理论基础 | 第23-34页 |
2.1 全金属单螺杆泵结构及内部漏失机理 | 第23-24页 |
2.1.1 全金属单螺杆泵的结构组成 | 第23页 |
2.1.2 全金属单螺杆泵的内部漏失机理 | 第23-24页 |
2.2 全金属单螺杆泵转子及定子型线理论 | 第24-28页 |
2.2.1 转子型线方程 | 第24-26页 |
2.2.2 定子型线方程 | 第26-28页 |
2.3 全金属单螺杆泵运动学特征 | 第28-33页 |
2.3.1 转子的自转与公转 | 第29-30页 |
2.3.2 转子的运动轨迹及速度 | 第30-32页 |
2.3.3 转子表面运动规律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全金属单螺杆泵计算模型创建 | 第34-42页 |
3.1 引言 | 第34-35页 |
3.2 三维模型的创建 | 第35-38页 |
3.2.1 螺杆的三维模型 | 第35页 |
3.2.2 全金属定子的三维模型 | 第35-36页 |
3.2.3 全金属单螺杆泵几何模型装配 | 第36-37页 |
3.2.4 全金属单螺杆泵流体域的创建 | 第37页 |
3.2.5 流体域网格划分 | 第37-38页 |
3.3 数值模拟分析策略及模型验证 | 第38-41页 |
3.3.1 数值模拟分析策略 | 第38页 |
3.3.2 计算模型验证 | 第38-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运行参数对全金属单螺杆泵内部流场及性能的影响 | 第42-64页 |
4.1 输送介质粘度对流场及性能的影响 | 第42-47页 |
4.1.1 介质粘度对全金属单螺杆泵内部流场的影响 | 第42-45页 |
4.1.2 介质粘度对全金属单螺杆泵性能的影响 | 第45-47页 |
4.2 转子转速对流场及性能的影响 | 第47-52页 |
4.2.1 转子转速对全金属单螺杆泵内部流场的影响 | 第47-50页 |
4.2.2 转速对全金属单螺杆泵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4.3 单级增压值对流场及性能的影响 | 第52-57页 |
4.3.1 单级增压值对全金属单螺杆泵内部流场的影响 | 第52-55页 |
4.3.2 单级增压值对全金属单螺杆泵性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4.4 粘度和转速对全金属单螺杆泵内部流场及性能影响的综合分析 | 第57-62页 |
4.4.1 转速和粘度对全金属单螺杆泵内部流场的影响 | 第57-60页 |
4.4.2 转速和粘度对全金属单螺杆泵性能的影响 | 第60-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结构参数对全金属单螺杆泵内部流场及性能的影响 | 第64-84页 |
5.1 间隙值对全金属单螺杆泵内部流场及性能的影响 | 第64-70页 |
5.1.1 不同间隙值下全金属单螺杆泵内部压力分布 | 第64-66页 |
5.1.2 不同间隙值下全金属单螺杆泵腔室内速度分布 | 第66-67页 |
5.1.3 间隙值对全金属单螺杆泵性能的影响 | 第67-70页 |
5.2 偏心距对全金属单螺杆泵内部流场及性能的影响 | 第70-75页 |
5.2.1 不同偏心距下全金属单螺杆泵内部压力分布 | 第70-71页 |
5.2.2 不同偏心距下全金属单螺杆泵腔室内速度分布 | 第71-72页 |
5.2.3 偏心距对全金属单螺杆泵性能的影响 | 第72-75页 |
5.3 定子导程对全金属单螺杆泵内部流场及性能的影响 | 第75-79页 |
5.3.1 不同定子导程下全金属单螺杆泵内部压力分布 | 第75-76页 |
5.3.2 不同定子导程全金属单螺杆泵腔室内速度分布 | 第76-77页 |
5.3.3 定子导程对全金属单螺杆泵性能的影响 | 第77-79页 |
5.4 结构参数对全金属单螺杆泵漏失性能的影响 | 第79-82页 |
5.4.1 全金属单螺杆泵漏失位置分析 | 第79-80页 |
5.4.2 结构参数对全金属单螺杆泵漏失量的影响 | 第80-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6章 全金属单螺杆泵结构参数改进 | 第84-96页 |
6.1 全金属单螺杆泵结构参数改进方案 | 第84页 |
6.2 不同改进方案泵内压力比较 | 第84-86页 |
6.2.1 稠油热采时泵内压力比较 | 第84-85页 |
6.2.2 稠油冷采时泵内压力比较 | 第85-86页 |
6.3 不同改进方案泵内速度比较 | 第86-89页 |
6.3.1 稠油热采时泵内速度比较 | 第86-88页 |
6.3.2 稠油冷采时泵内速度比较 | 第88-89页 |
6.4 不同改进方案下全金属单螺杆泵的性能比较 | 第89-95页 |
6.4.1 稠油热采时全金属单螺杆泵的性能比较 | 第89-92页 |
6.4.2 稠油冷采时全金属单螺杆泵的性能比较 | 第92-9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6-98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96-97页 |
7.2 展望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