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地方政治论文

基于自然灾害应对视角的上海社会脆弱性分析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绪论第9-16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1页
        一、选题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1页
        一、研究目标第11页
        二、研究内容第11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1-14页
        一、研究方法第11-13页
        二、技术路线第13-14页
    第四节 研究特色与不足第14-16页
        一、研究特色第14页
        二、研究不足第14-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第16-31页
    第一节 文献综述第16-24页
        一、脆弱性定义及应用领域第16-17页
        二、脆弱性评价方法及特征第17-20页
        三、社会脆弱性及研究范式第20-23页
        四、文献评述第23-24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24-31页
        一、社会脆弱性概念体系第25-28页
        二、公共物品理论第28-31页
第二章 上海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估第31-54页
    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第31页
    第二节 指标数据来源第31-32页
    第三节 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2-40页
        一、指标体系构建模型第32-33页
        二、指标选取原则第33-34页
        三、社会脆弱性指标选取第34-36页
        四、社会脆弱性指标体系构建第36-40页
    第四节 自然灾害中社会脆弱性评估第40-52页
        一、因子提取及描述第40-44页
        二、TOPSIS计算与评价第44-50页
        三、综合评价第50-52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三章 上海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应对第54-60页
    第一节 上海公共安全社会脆弱性管理现状分析第54-55页
    第二节 上海公共安全社会脆弱性管理路径选择第55-58页
        一、社会脆弱性管理主体与行为第55-56页
        二、社会脆弱性管理目标与内容第56-57页
        三、社会脆弱性管理路径选择第57-58页
    第三节 对策建议第58-60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第一节 主要结论第60-61页
    第二节 讨论与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玉米秸秆为原料的特大型CSTR沼气工程启动与运行研究
下一篇:快递废弃物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