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3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花键轴制造工艺简述 | 第17-18页 |
1.3 花键轴冷搓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1 冷搓成形技术发展与应用 | 第18-20页 |
1.3.2 冷搓成形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4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冷搓成形原理及过程分析 | 第23-36页 |
2.1 渐开线花键冷搓成形原理 | 第23页 |
2.2 冷搓成形轴坯及模具参数确定 | 第23-26页 |
2.2.1 渐开线花键冷搓成形材料 | 第23-24页 |
2.2.2 冷搓前轴坯直径的确定 | 第24页 |
2.2.3 搓齿板重要参数的确定 | 第24-26页 |
2.3 花键冷搓过程仿真模拟 | 第26-29页 |
2.3.1 冷搓模型合理简化 | 第27-28页 |
2.3.2 冷搓成形仿真前处理 | 第28页 |
2.3.3 冷搓成形仿真结果 | 第28-29页 |
2.4 花键冷搓仿真后处理及成形过程分析 | 第29-35页 |
2.4.1 分齿咬入阶段 | 第29-32页 |
2.4.2 粗搓成形阶段 | 第32-33页 |
2.4.3 精搓成形阶段 | 第33-34页 |
2.4.4 退出阶段 | 第34-35页 |
2.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花键冷搓成形力正交试验分析 | 第36-50页 |
3.1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 第36-40页 |
3.1.1 确定试验目的与试验指标 | 第36-37页 |
3.1.2 确定试验因素及其水平 | 第37-38页 |
3.1.3 正交试验表设计 | 第38-39页 |
3.1.4 试验方案 | 第39页 |
3.1.5 试验结果及原始数据 | 第39-40页 |
3.2 径向成形力试验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3.2.1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40-42页 |
3.2.2 径向成形力极差分析 | 第42-43页 |
3.2.3 径向成形力方差分析 | 第43-44页 |
3.3 切向成形力分析 | 第44-47页 |
3.3.1 切向成形力极差分析 | 第44-45页 |
3.3.2 切向成形力方差分析 | 第45-47页 |
3.4 综合分析 | 第47-49页 |
3.5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花键搓齿机设计与分析 | 第50-64页 |
4.1 花键搓齿机设计方案 | 第50-55页 |
4.1.1 布置方式 | 第50页 |
4.1.2 整机架构 | 第50页 |
4.1.3 动作顺序 | 第50-51页 |
4.1.4 同步机构 | 第51-52页 |
4.1.5 可调结构 | 第52-54页 |
4.1.6 驱动方式 | 第54-55页 |
4.2 搓齿机传动系统分析与计算 | 第55-60页 |
4.2.1 滑台受力分析 | 第55-57页 |
4.2.2 丝杠工作情况确定 | 第57-58页 |
4.2.3 滚珠丝杠选型计算 | 第58-59页 |
4.2.4 伺服电机选型计算 | 第59-60页 |
4.3 搓齿机强度分析 | 第60-61页 |
4.3.1 模型简化与划分网格 | 第60页 |
4.3.2 施加约束和载荷 | 第60-61页 |
4.3.3 强度分析结果后处理 | 第61页 |
4.4 搓齿机模态分析 | 第61-63页 |
4.4.1 模型简化与划分网格 | 第62页 |
4.4.2 施加约束 | 第62页 |
4.4.3 模态分析结果后处理 | 第62-63页 |
4.5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基于搓齿机的等速轴加工成套装备上下料研究 | 第64-78页 |
5.1 上下料方案整体分析 | 第64-65页 |
5.2 上下料机器人设计 | 第65-68页 |
5.2.1 机器人关节设计 | 第65-66页 |
5.2.2 机器人结构设计 | 第66-68页 |
5.3 上下料机器人运动规划 | 第68-75页 |
5.3.1 基于投影法机器人运动规划理论 | 第69-71页 |
5.3.2 基于投影法的球面关节七自由度机器人运动规划 | 第71-73页 |
5.3.3 关节变量的求解 | 第73-75页 |
5.4 机器人与数控机床连线设计 | 第75-77页 |
5.4.1 控制系统硬件布局 | 第75页 |
5.4.2 动作顺序及其实现 | 第75-77页 |
5.5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79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8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