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蚕桑论文--蚕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原虫病论文

家蚕微粒子利用己糖激酶NbHXK和BmHXK调控家蚕细胞代谢和凋亡的研究

摘要第8-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28页
    1.1 微孢子虫基本特征概述第16-20页
        1.1.1 微孢子虫的结构第17-18页
        1.1.2 微孢子虫的侵染机制第18-19页
        1.1.3 微孢子虫的生活史第19-20页
    1.2 微孢子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第20-23页
        1.2.1 微孢子虫的代谢和转运蛋白第20-21页
        1.2.2 微孢子虫的分泌蛋白第21-22页
        1.2.3 微孢子虫对宿主细胞代谢和凋亡的调控第22-23页
    1.3 己糖激酶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第23-28页
        1.3.1 己糖激酶的结构与分类第23-24页
        1.3.2 己糖激酶在代谢与凋亡中的功能第24-25页
        1.3.3 己糖激酶在免疫识别中的功能第25-28页
第二章 引言第28-32页
    2.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第28-29页
    2.2 主要研究内容第29-30页
    2.3 研究技术路线第30-32页
第三章 家蚕微粒子己糖激酶NbHXK的特征鉴定第32-5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2-48页
        3.1.1 实验材料第32页
        3.1.2 试剂及溶液配制第32-37页
        3.1.3 主要仪器第37页
        3.1.4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37-4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8-54页
        3.2.1 NbHXK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第48-51页
        3.2.2 NbHXK信号肽分泌性验证第51-53页
        3.2.3 NbHXK在宿主细胞中的定位及核定位信号截短分析第53-54页
    3.3 讨论第54-56页
第四章 家蚕微粒子侵染引起BmHXK和BmGLUT表达量上调第56-6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6-61页
        4.1.1 实验材料第56页
        4.1.2 试剂及溶液配制第56页
        4.1.3 主要仪器第56-57页
        4.1.4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57-61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1-64页
        4.2.1 家蚕微粒子在家蚕中肠增殖情况检测第61-62页
        4.2.2 NbHXK在家蚕微粒子侵染家蚕中肠后的表达情况分析第62页
        4.2.3 BmHXK和BmGLUT在家蚕微粒子侵染家蚕中肠前后的表达情况分析第62-63页
        4.2.4 BmHXK在家蚕微粒子侵染家蚕BmN-SWU1和BmE细胞前后的表达情况分析第63-64页
    4.3 讨论第64-66页
第五章 NbHXK和BmHXK促进家蚕微粒子的增殖第66-84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6-69页
        5.1.1 实验材料第66页
        5.1.2 试剂及溶液配制第66-67页
        5.1.3 主要仪器第67页
        5.1.4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67-69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9-82页
        5.2.1 BmHXK基因的克隆和亚细胞定位分析第69-73页
        5.2.2 大肠杆菌、家蚕微粒子侵染和饥饿处理对BmHXK定位的影响第73-76页
        5.2.3 共转NbHXK和BmHXK后饥饿处理检测亚细胞定位第76-77页
        5.2.4 过表达与敲除载体的构建与效率验证第77-79页
        5.2.5 NbHXK和BmHXK对家蚕微粒子增殖的影响第79-80页
        5.2.6 己糖激酶抑制剂2-DG对家蚕细胞葡萄糖摄取和增殖活力的影响第80-81页
        5.2.7 己糖激酶抑制剂2-DG对家蚕微粒子增殖的影响第81-82页
    5.3 讨论第82-84页
第六章 NbHXK和BmHXK分别与BmVDAC具有相互作用第84-94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84-86页
        6.1.1 实验材料第84页
        6.1.2 试剂及溶液配制第84-85页
        6.1.3 主要仪器第85页
        6.1.4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85-86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86-92页
        6.2.1 BmVDAC基因的克隆和亚细胞定位分析第86-89页
        6.2.2 免疫共沉淀分析BmHXK和NbHXK分别与BmVDAC的相互作用第89-90页
        6.2.3 双分子荧光互补分析BmHXK和NbHXK分别与BmVDAC的相互作用第90-91页
        6.2.4 荧光共定位分析BmHXK和NbHXK分别与BmVDAC的相互作用第91-92页
    6.3 讨论第92-94页
第七章 NbHXK和BmHXK能够增强宿主细胞代谢并抑制宿主细胞凋亡第94-108页
    7.1 材料与方法第94-97页
        7.1.1 实验材料第94页
        7.1.2 试剂及溶液配制第94-95页
        7.1.3 主要仪器第95页
        7.1.4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95-97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97-105页
        7.2.1 家蚕微粒子侵染后对宿主细胞的能量代谢和凋亡的影响第97-98页
        7.2.2 检测NbHXK和BmHXK对细胞葡萄糖吸收的影响第98-99页
        7.2.3 检测NbHXK和BmHXK对细胞内ATP含量的影响第99-100页
        7.2.4 检测NbHXK和BmHXK对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第100-101页
        7.2.5 检测NbHXK和BmHXK对细胞活性氧水平的影响第101-103页
        7.2.6 检测NbHXK和BmHXK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第103-105页
    7.3 讨论第105-108页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108-112页
    8.1 结论第108-109页
    8.2 展望第109-112页
论文创新点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2页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研课题情况第122-124页
致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桑树Kunitz基因的表达分析及MnKPI-9在家蚕消化道中的稳定性
下一篇:基因编辑BmNPV iap2和orf59的家蚕抗性素材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