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5页 |
1.1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11-16页 |
1.1.1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简介 | 第11-12页 |
1.1.2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 | 第12-13页 |
1.1.3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特点 | 第13页 |
1.1.4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 第13-16页 |
1.1.5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 第16页 |
1.2 纳米材料 | 第16-25页 |
1.2.1 纳米材料简介 | 第16-17页 |
1.2.2 纳米材料的分类 | 第17页 |
1.2.3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7-18页 |
1.2.4 纳米材料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8-25页 |
1.3 本课题的提出 | 第25-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5页 |
第二章 石墨相氮化碳-二氧化钛(g-C_3N_4-TiO_2)复合纳米材料构建的光电化学酶传感器用于检测葡萄糖 | 第35-57页 |
2.1 引言 | 第35-3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6-39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36-38页 |
2.2.2 g-C_3N_4-TiO_2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38-39页 |
2.2.3 不同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39页 |
2.2.4 PEC酶传感器的构建 | 第39页 |
2.2.5 PEC测试过程 | 第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0页 |
2.3.1 PEC酶传感器的检测机理 | 第39-40页 |
2.3.2 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40-47页 |
2.3.3 PEC酶传感器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47-48页 |
2.3.4 葡萄糖的定量检测 | 第48-50页 |
2.3.5 PEC酶传感器重现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的分析 | 第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第三章 二氧化钛-钒酸铋(TiO_2-BiVO_4)复合纳米材料构建的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用于检测17β-雌二醇 | 第57-77页 |
3.1 引言 | 第57-5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8-61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58-59页 |
3.2.2 TiO_2-BiVO_4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59-60页 |
3.2.3 不同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60页 |
3.2.4 PEC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 | 第60-61页 |
3.2.5 PEC测试过程 | 第6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1-71页 |
3.3.1 PEC适配体传感器的检测机理 | 第61-62页 |
3.3.2 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62-67页 |
3.3.3 抗坏血酸对适配体传感器的影响 | 第67-68页 |
3.3.4 17β-雌二醇的定量检测 | 第68-70页 |
3.3.5 PEC适配体传感器稳定性、重现性、特异性的分析 | 第70-7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第四章 二氧化钛-二硫化钼-金纳米颗粒(TiO_2-MoS_2-AuNPs)复合纳米材料构建的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用于检测卡那霉素 | 第77-98页 |
4.1 引言 | 第77-7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8-81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78-79页 |
4.2.2 TiO_2-MoS_2-AuNPs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79-80页 |
4.2.3 不同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80-81页 |
4.2.4 PEC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 | 第81页 |
4.2.5 PEC测试过程 | 第8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1-94页 |
4.3.1 PEC适配体传感器的检测机理 | 第81-82页 |
4.3.2 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82-90页 |
4.3.3 PEC适配体传感器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90-91页 |
4.3.4 卡纳霉素的定量检测 | 第91-92页 |
4.3.5 PEC适配体传感器重现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分析 | 第92-9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结束语 | 第98-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