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8-10页 |
1.3 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0-12页 |
2 四维天线阵的基本原理 | 第12-23页 |
2.1 引言 | 第12页 |
2.2 四维天线阵的基本结构 | 第12-14页 |
2.3 四维天线阵的方向性系数、效率和增益 | 第14-16页 |
2.3.1 四维天线阵的方向性系数 | 第14-15页 |
2.3.2 四维天线阵的效率 | 第15-16页 |
2.3.3 四维天线阵的增益 | 第16页 |
2.4 四维天线阵的时间调制方式 | 第16-22页 |
2.4.1 可变口径尺寸时间调制方式 | 第16-17页 |
2.4.2 单向相位中心移动时间调制方式 | 第17-19页 |
2.4.3 双向相位中心移动时间调制方式 | 第19-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四维天线阵的低副瓣自适应波束形成 | 第23-46页 |
3.1 引言 | 第23-24页 |
3.2 低副瓣的谐波自适应波束形成 | 第24-33页 |
3.2.1 狼群算法 | 第24-27页 |
3.2.2 谐波自适应波束形成基本原理 | 第27-29页 |
3.2.3 低副瓣的谐波自适应波束形成 | 第29-31页 |
3.2.4 数值算例 | 第31-33页 |
3.3 低副瓣的波束空间自适应波束形成 | 第33-38页 |
3.3.1 波束空间自适应波束形成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3.3.2 低副瓣的波束空间自适应波束形成 | 第34-35页 |
3.3.3 数值算例 | 第35-38页 |
3.4 低副瓣的基波自适应波束形成 | 第38-44页 |
3.4.1 基波自适应波束形成基本原理 | 第38-41页 |
3.4.2 低副瓣的基波自适应波束形成 | 第41页 |
3.4.3 数值算例 | 第41-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4 基于压缩感知的四维天线阵DOA估计 | 第46-64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压缩感知基本理论 | 第46-47页 |
4.3 基于协方差矩阵稀疏表示的未知源数四维天线阵DOA估计 | 第47-55页 |
4.3.1 稀疏表示模型 | 第47-50页 |
4.3.2 基于协方差矩阵稀疏表示的未知源数四维天线阵DOA估计原理 | 第50-51页 |
4.3.3 数值算例 | 第51-55页 |
4.4 基于加权L1范数奇异值分解算法的四维天线阵DOA估计 | 第55-62页 |
4.4.1 稀疏表示模型 | 第55-56页 |
4.4.2 基于加权L1范数奇异值分解算法的四维天线阵DOA估计原理 | 第56-58页 |
4.4.3 数值算例 | 第58-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全文内容总结 | 第64页 |
5.2 后续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