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气象灾害论文

天长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选题研究现状、内容与方法第7-13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7-9页
        1.1.1 选题背景第7-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1-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13页
第二章 国内外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分析第13-33页
    2.1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概念第13-14页
    2.2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理论基础第14-17页
    2.3 发达国家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分析第17-24页
        2.3.1 发达国家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第17-20页
        2.3.2 发达国家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特点第20-23页
        2.3.3 发达国家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第23-24页
    2.4 我国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状况分析第24-33页
        2.4.1 我国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综合分析第24-26页
        2.4.2 我国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分析第26-30页
        2.4.3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需求分析第30-33页
第三章 天长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现状及问题第33-47页
    3.1 影响天长市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特征第33-37页
        3.1.1 影响天长市的主要气象灾害第33页
        3.1.2 天长市气象灾害的主要特征第33-37页
    3.2 天长市气象灾害典型案例分析第37-47页
        3.2.1 典型案例分析第37-45页
        3.2.2 天长市抗击气象灾害时应急预案的启动及其作用第45-46页
        3.2.3 典型气象灾害暴露的应急管理体系问題第46-47页
第四章 强化天长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第47-56页
    4.1 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第47-49页
        4.1.1 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第47-48页
        4.1.2 完善气象灾害信息网络第48页
        4.1.3 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第48页
        4.1.4 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第48-49页
    4.2 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第49页
        4.2.1 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第49页
        4.2.2 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第49页
        4.2.3 加强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第49页
    4.3 提高气象灾害综合防范能力第49-50页
        4.3.1 制定并实施气象灾害应急防御方案第49-50页
        4.3.2 加强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办法和标准体系建设第50页
        4.3.3 加强气象灾害应急防御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第50页
    4.4 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第50-51页
        4.4.1 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第50页
        4.4.2 提高基层气象灾害综合应急防御能力第50-51页
    4.5 加强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工程建设第51-53页
        4.5.1 建设城市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工程第51页
        4.5.2 建设农村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工程第51页
        4.5.3 建设雷电灾害应急防御工程第51-53页
    4.6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第53页
    4.7 加强气象防灾科普应急教育建设第53-54页
    4.8 强化相关应急保障举措第54-56页
        4.8.1 加强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工作组织领导,将应急防御工作纳入地方发展规划第54页
        4.8.2 推进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法规标准建设,依法开展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第54页
        4.8.3 健全气象灾害综合应急防御机制第54页
        4.8.4 完善气象灾应急防御经费投入机制第54页
        4.8.5 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提升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第54-55页
        4.8.6 强化气象灾害应急防御队伍建设第55页
        4.8.7 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应急防御意识第55-56页
第五章 结论第56-57页
    5.1 主要结论第56页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或交流的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作者简介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行能力理论视角下贫困单亲母亲社会救助问题研究--以S市为例
下一篇:托马斯的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