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1-14页 |
1.2.1 直线检测的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1.2.2 圆弧检测的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现有矢量化方法介绍 | 第17-31页 |
2.1 基本工程图纸矢量化方法 | 第17-18页 |
2.2 Hough变换方法介绍 | 第18-21页 |
2.2.1 Hough变换检测直线 | 第18-20页 |
2.2.2 Hough变换检测圆弧 | 第20-21页 |
2.3 有效投票(EVM)方法检测圆弧 | 第21-23页 |
2.4 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算法介绍 | 第23-25页 |
2.4.1 RANSAC检测直线 | 第24页 |
2.4.2 RANSAC检测圆弧 | 第24-25页 |
2.5 基于种子段的方向无关的直线矢量化方法 | 第25-27页 |
2.6 一维投票检测圆弧 | 第27-29页 |
2.7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基于切线段匹配的快速圆弧检测算法 | 第31-47页 |
3.1 问题定义 | 第31-32页 |
3.2 基于切线段匹配快速圆弧检测算法具体描述 | 第32-35页 |
3.2.1 切线段提取算法 | 第32-34页 |
3.2.2 切线段匹配算法 | 第34-35页 |
3.2.3 数据合并及跟踪检测算法 | 第35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4页 |
3.3.1 算法有效性的验证 | 第35-40页 |
3.3.2 评价标准 | 第40-41页 |
3.3.3 参数分析 | 第41-43页 |
3.3.4 对比试验 | 第43-44页 |
3.4 小结 | 第44-47页 |
第四章 基于种子段约束的随机抽样直线检测算法 | 第47-55页 |
4.1 问题定义 | 第47-48页 |
4.2 基于种子段的动态步长直线矢量化算法具体描述 | 第48-50页 |
4.2.1 种子段构造算法 | 第48-49页 |
4.2.2 随机抽样识别直线算法 | 第49页 |
4.2.3 直线的动态步长跟踪检测算法 | 第49-50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4.3.1 算法有效性验证 | 第50-52页 |
4.3.2 参数分析 | 第52页 |
4.3.3 评价标准 | 第52页 |
4.3.4 对比试验 | 第52-53页 |
4.4 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基于自组织的智能识别方法 | 第55-63页 |
5.1 自组织智能识别方法介绍 | 第55-58页 |
5.1.1 工程人员读图的自组织过程 | 第55-56页 |
5.1.2 工程图纸矢量化的层次分析 | 第56页 |
5.1.3 工程图元知识的构建 | 第56-57页 |
5.1.4 自组织智能识别方法 | 第57-58页 |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61页 |
5.3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页 |
6.2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