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4-16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概念 | 第19-25页 |
2.1 空乘人员的定义和特点 | 第19页 |
2.1.1 空乘人员的定义 | 第19页 |
2.1.2 空乘人员的特点 | 第19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9-20页 |
2.2.2 期望理论 | 第20-21页 |
2.2.3 心理契约理论 | 第21-22页 |
2.3 Mobley模型 | 第22-25页 |
第3章 国航公司空乘人员流失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3.1 国航公司简介 | 第25-29页 |
3.1.1 公司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3.1.2 空乘人员现状 | 第26-28页 |
3.1.3 国航公司乘务员群体变化趋势 | 第28-29页 |
3.2 空乘人员流失现状 | 第29-33页 |
3.2.1 空乘人员流失总体情况 | 第29-32页 |
3.2.2 空乘人员流失的特征 | 第32-33页 |
3.3 空乘人员流失的影响 | 第33-36页 |
3.3.1 人力资源成本损失 | 第33-34页 |
3.3.2 工作绩效影响 | 第34页 |
3.3.3 对现有空乘人员影响 | 第34-35页 |
3.3.4 公司对外形象 | 第35-36页 |
第4章 基于Mobley模型的国航公司空乘人员流失原因分析 | 第36-46页 |
4.1 空乘人员流失的问卷调查 | 第36-38页 |
4.1.1 Mobley模型的选择 | 第36页 |
4.1.2 调查目标及方式 | 第36-37页 |
4.1.3 问卷设计 | 第37-38页 |
4.1.4 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 | 第38页 |
4.1.5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38页 |
4.2 问卷数据的统计 | 第38-43页 |
4.2.1 员工流失的年龄、工龄调查样本统计 | 第38-39页 |
4.2.2 员工流失的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39-43页 |
4.3 空乘人员流失主要原因分析 | 第43-46页 |
4.3.1 激励机制开展乏力 | 第43-44页 |
4.3.2 工作排班有待优化 | 第44-45页 |
4.3.3 其他航空公司的高薪挖掘 | 第45页 |
4.3.4 职业生涯规划缺失 | 第45页 |
4.3.5 离职人员管理不善 | 第45-46页 |
第5章 国航公司空乘人员流失管理对策 | 第46-52页 |
5.1 建立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规划 | 第46页 |
5.2 丰富公司激励机制和手段 | 第46-47页 |
5.2.1 绩效激励 | 第46-47页 |
5.2.2 互相激励机制 | 第47页 |
5.3 优化空乘人员薪酬待遇体系 | 第47-48页 |
5.4 以档案数据为基础加强空乘人员工作排班管理 | 第48-49页 |
5.5 提供员工向上发展渠道 | 第49页 |
5.6 加强离职人员管理 | 第49-52页 |
第6章 国航公司空乘人员流失管理的配套措施 | 第52-60页 |
6.1 优化空乘人员招聘渠道 | 第52页 |
6.2 全面加强空乘人员培训 | 第52-53页 |
6.3 构建以人为本的国航企业文化 | 第53-55页 |
6.4 强化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 第55-57页 |
6.5 国航公司空乘人员流失管理的试行效果评价 | 第57-60页 |
6.5.1 新方案试行效果的调查 | 第57页 |
6.5.2 基本数据分析 | 第57-59页 |
6.5.3 评价结果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国航公司空乘人员流失原因调查问卷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